好的不学尽学坏爱新觉罗·弘历(30)
又是这臭名昭着的政策,帝王们听得是皱眉频频。
天幕先展示了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图,显示出了东部的沿海港口,紧接着地图慢慢扩大,一条条海上航线在海洋部分闪现,等整个世界地图都展示出来时,大家看到的,最为繁忙最为闪耀的,是另一边欧罗巴附近海洋的盛景。
地图逐渐变淡以后,出现的是黑白的18世纪,欧洲航海贸易、海盗、军船等船舶,在海上航行的情形,是港口上,人们欢呼着,挥舞着手帕和帽子,迎接入港或者欢送出港的船只。
相对于18世纪时,清朝沿海港口的忙碌,却满是衣不蔽体的码头工的情形,欧罗巴的景象,确实是令帝王们吃惊。
李治是第一次看到这样完整的、栩栩如生的世界地图,看得两眼都放光了:“父皇,这千年后的后人,是不是去过这世界上所有的地方了?”
李世民毫不迟疑地点头:“定是如此了。这副世界舆图,我与擅长山川地理的儒者一起观摩过,他们万分震惊的同时,硬是在宫里不眠不休地商讨了五日,若非我派人给他们准备些茶水点心,以及就地安眠的铺盖,他们怕是自己都顾不上吃喝拉撒睡觉了。”
“哦?就是前些日子,传闻父皇您有重要工程想做,所以将有名有姓的相关大儒都请来的那次?”
李世民笑着点了点头:“外头传言过于荒谬了。”
李治道:“也怪不着大家这般猜测,毕竟您那次动静太大了。不知情的,都猜您是要干什么大事呢!”
“随他们猜去吧,反正也猜不着。”李世民面上乐呵呵的,心里却有些警惕,皇帝的一举一动,确实是备受瞩目,所以他接下来要进行的革新之举,必然会令许多人闻风而动。之前只想着,好好瞒着,不可在那之前,泄露出什么去,但李治的话,提供了一些新思路,放一些烟雾弹也是可以的。
李世民正思索着,李治有感而发道:“父皇,按照天幕的说法,这清末,到她那个时候,时间也并不久,中间也就隔了一个百年。一百年里,这个世界,就能发生那么大的变化吗?”
不说别的,清末时,估计这世界地图,也是个新鲜的东西,也只有皇帝和一些机要大臣看过,可到了天幕那个时候,她却可以随手将这些东西都放在讲解中,中国的地图也是,似乎完全不担心会泄密之类的。
这倒是问到了李世民,他确实了解过大唐的飞速崛起,从贞观年到天宝年,也是堪堪一百年,那样的变化,已经让李世民欣慰又惊喜,可是对比着清末到天幕所在时代,其中还有一百年的黑暗屈辱史,大唐这一百年左右的发展,似乎并不算快。
赵德芳看到天幕上的世界地图,哇了一声,说:“这舆图怎么跟摊大饼似的?”
上一期讲大唐,天幕展示的是陆上丝绸之路,从洛阳和西安,一直到西边的欧罗巴诸国,广袤的亚欧大陆,已经让两个天幕新人啧啧称奇了一回,这次世界地图,更让人觉得,平时觉得十分辽阔广大的中原地带,在整个世界地图上,显得那么狭小。
赵德昭也好奇:“难道这世界,莫不真是平的?道是天圆地方,可这地不方,反倒更像是圆的。”
赵匡胤笑起来:“这舆图,是将这世界画成了这般样子罢了,实际上,咱们这个世界,也是个球呢。”
天幕曾经放过地球的影像,赵匡胤是记忆深刻。世界是一个球一样的,对从未设想过这种情形的他来说,挺具有冲击性的。
赵德芳问出了无数人在得知这个世界是球形以后的,想到的第一个问题:“若是球,为何咱们不会往下掉呢?”
说着,他往下指了指,感觉不对,又往上指了指,感觉还是怪怪的。
赵德昭也有些迷糊,忍不住看向了赵匡胤。
赵匡胤道:“这个问题,我自己想了许久,又问了别人,后来,我看到蚂蚁在别人的石碾子上爬的时候,得到了一些启发,或许是因为,这个球太大了呢?人要小得多,甚至比石碾子上的蚂蚁还小,所以就不会往下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