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再议储谁说朕后继无人?
长公主招招手,太子殿下噔噔噔跑过来,一双琉璃眼睛满满盛着孺慕之情。
仿佛废太子的风波没在他心里落下半点疑影。
长公主倒也不在意这个,有也无妨,有了她给拔除就是了。
“明日起,你随我同褚帅一起,去巡视幽州边防。”
边防过去,便是北狄,都看看民间疾苦,见过更险更恶,便不会纠结金堆玉砌的案台上那些微不足道的委屈了。
才投靠长公主的褚帅还没从新主子手里拿到什么好处便多了一项带着主子去生死线上溜达的艰巨任务。
这要是有个三长两短,陛下能派兵将国界线再推百余里。
但长公主一锤定音,她又收到了权听长公主调遣的命令,只得听着。
“牢里那两个,也别挪出来了,叫他们多住些日子。”挨着柳家主,肯定会受益的。
昨日她就阻止了褚帅的部下将人提出来的举动,这时将人接出来,岂不是打草惊蛇。
她猜褚帅定有避过各路耳目与陛下联系的法子,她想先听听,朝堂上的声音。
兄长的心思再不好猜,也有迹可循。
所以她,要入局,兄长为她选定的路,她不认。
长公主不由得多看了褚帅一眼,这一眼实在太有深意,褚帅不甘示弱地看回去,发现长公主身后的楚王那一双多情眼竟然也欲说还休。
这她可就不敢看了,非礼勿视,非礼勿视,打上长公主的烙印了怎么还如此不守夫道。
长公主想听的朝堂别音倒是还没弹起来。
因为文武百官的眼珠子才刚从波谲云诡的朝堂黏到了陛下这个人身上。
蛰伏数年的龙开始呼风唤雨,一口龙息卷走了柳家和齐家,不知下一口要断哪个的通天途。
大朝日一见,这未到而立的陛下,不知何时早就有了先帝的气势。
有些心思活泛的,已经开始想到,帝后离心,连那楚家姐妹的圣眷也不如从前,陛下身边,可算连个贴心人都还没有呢。
才这般想上一想,便听得圣上开口,“如今东宫空置,不知诸位,有何谏言?”
还能有何谏言?圣上后宫多年空置,这么些年下来除却皇后所出,也不过新晋的楚夫人有孕。
楚夫人?!
有闻着味儿的和自己的三两同僚两两对视,一时间倒是都未敢贸然进言。
可是这怎么能行,太常寺卿和礼部尚书首先忍不了。
“陛下,老臣所奏您意下如何?”
这二位难得的有志一同,大朝会后一同请见紫宸殿,面谏新君,请求开采选,扩充后宫,绵延后嗣。
只可惜,沧海桑田了,风雅皇帝早不把温良恭俭那一套作为立身处世的规范准则了。
如今也不会念在他二人年过半百,且历经三朝而格外优待。
端坐上首的皇帝陛下冠冕未卸,还有那么些帝王威仪,语气却随意:“行啊,朕属意李氏棠瑶,二位预备谁替朕去宣旨请她入主立政殿?”
这——
代表各自家族暗自较劲了小半辈子的两位礼官面面相觑,头一次有了那么一丝同病相怜的滋味。
虽说如今渐有风声说皇帝陛下曾与李氏娘子有过白首之约。
可亲耳听陛下自己将这事儿说出来,意义到底还是不一样。
立政殿,那可是历代皇后的居所,陛下竟是想立李娘子为后?
万万不可!
且不说今日后位并未空置,就算皇后失德被废,也轮不到罪臣之后入主中宫。
柳家就算伤了元气,到底也算树大根深,皇后的位置毕竟还坐得稳稳当当,在文武百官眼中中,怎么都比罪臣之后和小户宠妃更值钱些。
太常寺卿争先道:“陛下,后位废立,并非家事,乃是国事,实在是马虎不得,需得从长计议,从长计议。”
礼部尚书也紧跟其后,“陛下,废太子时已经逾制,切不可再轻言后位废立,恐伤天时人伦。”
陛下挑眉,不置一词。
礼部尚书见陛下并未反对,恭敬敛衽行礼,“陛下,后位事关国本,兹事体大,不若先从世家中择几个清白娘子入宫侍奉,开枝散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