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法则:备茶器当如张岱陶庵梦忆,粗陶精瓷各得其用。见豪绅捧建盏,你便取竹节杯;遇清客执紫砂,你不妨用琉璃碗。器物相抗间,自有天地。
三、分茶权谋论:汤纹定亲疏
南宋临安茶肆里,茶博士练就“分茶”绝技:注汤幻出山水虫鱼。这手艺进了太师府,就成秦桧笼络门客的手段——给心腹点“江河归海”,予政敌泼“孤舟蓑笠”。面子工程的凶险,尽在这一注一收间。
《东京梦华录》载,樊楼茶坊按汤纹定价:“云纹者三十文,鹤纹者三百文。”某县令为求升迁,苦练三月分茶术,在巡抚面前点出“青云直上”四字,竟得破格提拔。然《梦粱录》亦记,有狂生故意泼出“残山剩水”,讽谏贾似道,终被沉尸西湖。可见汤纹如刀,能载舟亦能覆舟。
生存法则:学那苏轼被贬黄州,自创“回文茶百戏”,正看是“鹏程万里”,倒看变“山水怡情”。进退皆有余地,方是保身之道。
四、饮茶破局术:杯底照肝胆
万历首辅申时行致仕后,每日在苏州宅中煮茶。青瓷盖碗专挑有窑裂者,茶沫必待散尽方饮。这般“去饰饮真”,恰是破解面子工程的绝招——任你汤花乱眼,我自见底观心。
《小窗幽记》云:“茶见真味时,不求陆羽之鉴。”真懂茶道者,如蒲松龄设茶摊换故事,粗碗浓茶里品得出人间百味。当年严嵩被抄家,翻出纯金茶碾,众人唾其奢靡。唯徐阶叹道:“若早知茶味在叶不在器,何至如此?”面子工程的迷局,终要回到茶之本味:初饮浮华,再饮世故,三饮方见性命。
终极心法:茶汤七分满处,留得三分清醒。学那赵州和尚“吃茶去”,任他沫饽翻涌,你且饮尽放下。盖碗翻转时,水面水底皆成空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