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终于到了(1 / 2)

第246章终于到了

杨子濯回到家中,妻子已经在家里等着了。

见到丈夫回来,妻子赶紧上前来,询问道:“可曾借到了?”

杨子濯苦笑一声,从袖中摸出十五文钱来,说道:“只借到了十五文钱。”

杨家的儿媳刚生了一对双胎,因为没有奶水,双胎都是喂米汤的。

杨家穷困,现在孩子刚两个多月,家里又断炊了,别说买米了,家里甚至连买杂粮的钱都没有。

杨子濯出门去借,转了一圈也只借到十五文钱。

这还是他以前抄书的老东家见他可怜,约定等半月后杨子濯来他家抄书,提前预支的工钱。

杨子濯的妻子没说什么,数出六文钱来,说道:“我去买一斤豆二两米来,豆子我们吃,米给孙儿熬米汤。”

她正要往门外走,却听到一个声音喊道:“子濯兄,在吗?”

杨子濯听到这个声音有些耳熟,却一时没想起来这到底是谁,于是赶紧走出来看,见是张谚来了,惊喜之余又有些惊讶:“张兄,你不是在上京城吗,何时回来的?”

两人坐下后,张谚很快就说明了来意,能给苏文景去做幕僚,杨子濯自然是愿意的,他现在只是个秀才,只能在家里贫苦度日,要是能给苏文景去做幕僚,不仅生活有了着落,而且说不定还有有个前程。

*

苏文景见到杨子濯,这个人才五十多岁,头发却都已经灰白了,面庞消瘦而黑黄,看上去就营养不良一般。

苏文景问过几句话后,就开始考问杨子濯的学问,就像张谚说的,杨子濯的才学还是不错的,而且对政事很是敏感,苏文景很是满意,立即就决定招揽杨子濯做自己的幕僚。

然后苏文景从袖中掏出一张银票,让下人送到杨子濯面前。

“这是一百两的银票,先生先去安顿家眷置办行李,我们明日便走。”

杨子濯心中感激,立即起身,对着苏文景深深一拜:“多谢大人。”

*

在凤云县耽搁两天,苏文景又继续启程了。

这一路上他们先是走旱路,然后是水路,然后是旱路,又是水路,再是旱路,最后是山路。

这一路上足足花了十四天的时间,等到了门权府的时候,时间都已经过了中秋节了。

大人们还好,平安却有些受不住,等从车上下来的时候,他一张脸白的很,从白白胖胖的包子脸变成了白白的小脸。

席云抱着儿子从马车上下来,心疼的亲了亲儿子的额头,轻声哄道:“平安,我们已经到了,以后你再也不用坐车坐船了。”

平安靠在小爹怀里,睁着一双大大的桃花眼不说话,苏文成从马车上跳下来,走过来握住平安的手:“平安不是想吃甜粥,等中午的时候我就去做,吃了甜粥平安好好睡一觉,等睡醒了就没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