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会(2 / 2)

“张娘子说得对,在下的心眼小,小的只装得下姝姝,”他马上顺从的附和她,重又牵起她的手指接着细数,“张娘子的过人之处我还没有说完呢......”

她笑眯眯的听着,仰头望他的脸,与他的眼睛相望,四目中有细碎的星光闪烁。

“午后去堰塞湖边看龙舟吗?”杨敏之问她。

行宫与皇城的格局差不多。这日下午是女眷唯一可以去外院堰塞湖附近转转的机会。

张姝想也不想说不了。她不爱热闹,也无兴趣看大汉们光着膀子划船。

杨敏之一笑,捏着她的脸就吧唧来了一口。

她说秦大人给她和程一娘做了两个新奇的镜筒,她准备和陆五娘在后院找个高处的山坡远远的望两眼。

他的笑容微滞,不过终究没有说什么。

两人携手穿过假山中的洞隙,杨敏之把她送回离她和陆蓁的院子最近的出口。

张姝踮脚,伸手把他头上的纱帽扶正,俏皮的冲他福了一礼,“那就与大人就此别过了。”

今日下午是龙舟赛,明日帝后分别在观景高台和行宫后头的椒房殿招待王公大臣和夫人贵女。明日过后,不在这边陪太后娘娘消夏的话,就可以陆续返回京城了。

“或许走的时候张娘子便要与在下一同而行”。

虽然中间吴二郎这边出了点岔错,好在动静不出行宫内院,局面仍在掌控之中。后院的女娘们浑然无知时,围猎已收网接近尾声,波谲云诡的迷雾即将散去,露出中间愚蠢的困兽来。

张姝冲他嫣然微笑,松开他的手转身从红花绿柳中袅袅而去。

太后娘娘那里,她正好不回去了,反正娘娘身边不缺人奉承。

回到她们的庭院,陆蓁和邱玉瓷都还未归。她仔细整理了一下妆容发髻。

过了一会儿,陆蓁回来了,却是和猊奴一起。

“张娘子,我可是帮了你的大忙!”猊奴口气很大。

张姝朝他勉强笑了一下,把桌上放着的两只镜筒往自己面前拢了拢。这孩子昨日被她打发走前,还没玩够,这会儿估计又是惦记上了才过来。

“你可知诗会魁首是何人?”他问。

最窘的时刻已经过去,她不关心谁拿了第一,谁会在太后面前得脸。

陆蓁笑嘻嘻:“是你和邱娘子!你俩双双位列榜首!”

张姝这时才真的大吃一惊。怎么会?邱玉瓷精心准备的诗作和她自己应付的那首相比,说判若云泥也不过分。拿她俩的放到一起,岂不笑死个人?

猊奴趁她吃惊的工夫,极快的伸手往她跟前一探,抄走了一个镜筒。

一边眯着眼从镜中好奇张望,一边骄傲的说:“你可得感谢我!”

不用他多做解释,陆蓁就噼噼啪啪跟竹筒倒黄豆似的,把她走后的发生的事讲了一遍。

本来她的绢花开始是最少的,耐不住猊奴惯会胡搅蛮缠,偏说她写的最好,读起来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就是贩夫走卒也听得明白,跟前朝某个大诗人有得一比。

若那时张姝在跟前,听到他夸大其词,非得再次羞死过去。

别人当然不会因为他是皇子就全都听他的。毕竟他也不过才六岁,兼之也是为了维护贵妃娘家的表姐,大家都懂。

他先是请来了华章公主,也不知怎么三言两语就说动了公主。华章也说张娘子的诗别具一格,可堪上等。

陆蓁正说着当时情形,猊奴插口道:“皇姐今儿还算明事理,还了我的情。张娘子也记得要还我的人情啊。”

她们都不知道,早上皇祖母和皇后起争端时,是他给皇姐暗中出的主意找父皇搬救兵,也是他陪皇姐一起去父皇那里。

张姝没好气的:“我并没有请殿下帮我的忙。”

“不过,姝姝你最终能赶上邱娘子,杨大人的功劳不小哦。”陆蓁笑道。

张姝又暗暗吃惊,状似无意的从桌边走开,留神听她接着说。

原来他走后还是去了诗会院中。他赞了猊奴,说他小小年纪已然懂得赏鉴文艺,眼光独具实属难得。也点评了张姝的诗,说其“辞质而径,古朴简明,有先贤之风”。虽然只有短短几字评语,都是溢美之词,而且还是出自今科状元郎之口。众人再看张姝的诗,顿然觉得耳目一新,果然是上乘之作啊。

睁着眼睛说瞎话,真是难为他了。张姝微笑不语。

“你后来去了哪里?有没有碰到什么人?”猊奴探头过来。

张姝托腮只顾想自己的事,懒得搭理他。

张姝走后,他又找了个由头把杨敏之支过去。等他再叫宫婢悄悄跟去张姝所在的厢房,里面空无一人。等杨敏之再次回来,捎了司礼监李荃拟的明日后宫宴请事宜给太后过目。杨敏之在院中也不过停留了片刻就离开了,正赶上他在为张姝的诗极力张罗。

看来这两人阴差阳错的没有碰到一处。

猊奴有些不甘心,不过没关系,还有机会!

“皇祖母发了话,叫你和邱娘子明日在马球场上再决胜负!还帮你们请了两位郎君助阵,你这会儿再猜猜是谁?”

张姝盯着猊奴兴致勃勃的笑脸,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陆蓁这时也凑过来,好奇又疑惑的直盯盯着她看,端详得她发毛。

“姐姐脖子上怎么起了好些红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