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下鬼刘骜(2)(1 / 2)

牡丹花下鬼刘骜(2)

朱元璋想了想,觉得也是,道:“因着没有顾忌,所以点评起帝王来,也是毫不留情啊。”

想到自己被骂时,那种屈辱感,朱元璋唯有苦笑。幸好他这一辈子,什么苦都吃过了,临到老了,还能知晓自己的错误在何处,即便是被骂了个狗血淋头,还能冷静下来反思反思。

朱棣说:“也不能说是全然没有顾忌吧。”

讲清朝的时候,天幕就明显略过了很重要的一重矛盾没讲。

朱元璋顿时一扫那点自怨自艾的心情,笑了出来:“那样也正好,反正我听完上一期,觉得他们没得救了。”

天幕多次强调,那是一个历史的转折期,是有世界大背景的,面对的困难与压力也与以往的朝代都不一样,朱元璋觉得,面对那样的事,确实不是凭皇帝的一己之力可以改变的。

【昭君出塞的历史,也衍生出了许多故事,她也成了古代四大美人之一,这些都是闲话,就不多说了。刘骜出生的时候,他爷爷刘询已经回去当皇帝了,所以他爹吃的苦,他一点都没有吃到,但是他爹没享受过的好处,他都享受到了。】

【要说受祖父宠爱,刘骜是正儿八经的受宠皇孙,和弘历那种只在玄烨身边生活了不到两年,就吹牛皮说祖父因他,而将皇位传给他爹的情况不同,刘骜从小就被祖父汉宣帝带在身边,还昵称为太孙,所以刘骜的字就是太孙。这个名字的深意,大家都明白了吧?朱元璋当皇帝的时候,只有朱允炆被尊为太孙。汉宣帝想把皇位留给这个孙儿的事,还是挺明显的,和弘历那种瞎吹的情况不同。】

听到这里,玄烨和胤禛都默了。

玄烨是觉得丢人,人家正儿八经受宠的孙子都没这么吹,弘历倒是吹得当当响。

胤禛则感觉自己像是被雷击了一样:什么意思?弘历当皇帝?自己那新出生的儿子,正准备要取名字,里面具有弘历这个备选名啊!

难道这天幕的意思是说,自己当了皇帝,然后皇位传给了弘历?

胤禛完全不敢深想,他期盼是真的,可是天幕的语气不太对,对弘历说祖父喜爱他的事,明显有些嘲弄的意味。

再看到玄烨那不太好看的脸色,胤禛也是提起了一颗心,皇阿玛不会因为这个,就觉得自己对皇位有野心吧?那就有些冤枉了啊!

胤禛的心里,乱的不行,无数想法和念头在脑海中转来转去的。

【刘骜虽然很得爷爷汉宣帝刘询的喜爱,可是他父亲却对他不怎么喜欢,觉得他不适合当皇帝,虽然将他立为了太子,却多次有过要将他废掉,另立太子的想法。因为刘骜看上去长得人模狗样的,而且喜欢读经书,研究文辞,可是他沉湎酒色的毛病,早就暴露了出来。再加上他的生母王皇后,并不得刘奭的喜爱,刘奭想废他太子也不奇怪。】

【可是刘骜运气好,汉宣帝死前,就流露出了强烈的意愿,要这个孙子继承皇位;汉宣帝死后,又有史丹这个大臣的保驾护航。在刘奭的弟弟,中山王刘竟去世时,刘奭曾对着儿子痛苦缅怀自己这个一同长大、感情匪浅的弟弟,但刘骜这时却一点哀伤的表情都没有,让刘奭很生气,觉得刘骜不仁不慈,不配为人君。但史丹这个鸡贼的,说是因为他叮嘱过,让刘骜不要在皇帝面前表现出悲伤,免得皇帝被他带动得悲伤过甚,伤及身体。好一招责任转嫁,就让刘奭原谅了刘骜。】

【刘奭死前重病,只让傅昭仪和她的儿子定陶王刘康侍疾,王皇后和刘骜都见不到皇帝,生怕皇帝会把皇位传给刘康,也是史丹借着看病的名头,抓着刘奭心软的毛病,在他病床前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为刘骜求情,刘奭果然大受感动后心软了,说出了不会废黜太子的话,稳住了刘骜的太子之位,一直到刘奭驾崩,刘骜稳稳继承皇位。】

【换继承人的事,就可以看出刘奭是个优柔寡断的人,他早就看出了刘骜不适合当皇帝,但在身边人的影响下,还是没能下定决心。刘康具体是个什么样的人,没有像刘骜那样留下过多的描述,只是说他“多才艺”才受刘奭的喜欢,他当皇帝会不会比刘骜更好,主播也说不准,但他儿子还是当了皇帝,也就是汉哀帝刘欣。】

【刘康虽然没当成皇帝,但他也算幸运的人,前半生受皇帝亲爹的喜爱,所以一应待遇不比皇太子差多少,亲爹时候,刘骜也是个心大的,不仅没有计较皇位差点被这个兄弟抢走的事,反而时常把他召到都城来,让他陪驾;即便是他在封地越过了规矩,交往宾客过界,刘骜也不曾深究,所以他安安稳稳地度过了一生。】

刘彻本满心的不爽,既然是败家的不肖子孙,刘骜肯定不是个什么好东西。

可是听这一部分,刘彻的心里,顿时有些矛盾了起来,刘骜是个昏君不错,可是他对弟弟的态度和方式,让刘彻这个本来已经对亲情无感的人,突然有点被戳中了柔软之处。

刘骜也不算是一无是处嘛,但他确实不适合当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