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同仇敌忾地骂了满清一回,越发坚定了这种势力,不配入主中原的想法后,朱元璋有些后知后觉道:“怎么又是蒙古?真是贼心不死!”
想起蒙元在中原对汉人做的那些事,朱元璋还是觉得压不住内心的火气。
朱棣分析道:“满人与蒙古人,应该不是同一拨势力,不然也不会需要靠着联姻来维持关系,更何况,联姻什么的,都是表象,更是因为有利益牵扯。父皇,咱们可就此入手。”
北方的势力,又多又杂,常有几支突然崛起,又有一些突然衰落,甚至整个灭族。对于中原势力来说,最重要的是不能让他们联合到一起,要让他们为了利益缠斗,彼此消耗。
朱元璋想起朱棣对蒙古势力,便是采用的拉一派打一派的做法,所以蒙古人安生了几十年,要不是后来朱高炽和朱瞻基轻视了对北方的处理,也不至于发生也先打到都城门口的事。
“好!你这想法是对的,只是除了蒙古势力,北边的其他势力也要留心。依照天幕说的来看,大明虽然一直防备着蒙古人南下,却没防住满人。更何况,咱们也不知道那几百年里,北边到底都发生了什么,满清是不是蒙古人借外族的皮,再次入主中原,也不一定。”
朱棣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这个满清,看上去手腕比蒙元要高一些,蒙元的皇帝,可没几个会治国的,所以入主中原堪堪百年,就被赶了出去,而满清还出了会治国的皇帝,这说明他们进步了。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才要更加防范。
刘彻也很看不起这种做法:“若是早期,不得不蛰伏,送公主和亲也是不得已为之,但是一直靠着送女人来稳定势力,未免太没用了。”
汉朝当初也送了不少公主和亲,刘彻也十分不能接受这种事,所以汉朝国力一起来后,他就一直惦记着要靠着武力,去征服西边北边的势力,让他们心甘情愿跪下唱征服,而不是靠着不稳定的联姻。
嬴政想了想,道:“大约是因为人少吧?所以才要联合其他的势力,来控制中原地区。”
站在政治的角度看,这一招确实是代价最小,但收益最大的做法。不过嬴政在感情上,也有些不太能接受这种方式,强者应当以实力为尊。实力不够时,可以韬光养晦,静待时机,但不可一直如此。想要真正做到大权在握,必然还是要把实力提上来才行。
李世民也淡淡点评道:“和的基础是战,若非有压制性的实力,对方不会轻易愿意和,除非付出足够多的利益。”
大唐要不是国力雄厚,实力超群,周边那些小国打过来也是以卵击石,李世民觉得自己也不会得到所谓的天可汗的称号。
赵匡胤和赵德昭,听到天幕提到的北宋末年的公主帝姬,不约而同地心里一痛。
赵匡胤是有赵构的记忆的,对那段黑暗的经历过于记忆犹新,此时虽然还稳得住,但整个人的情绪已经十分低沉。
赵德昭听的是赵匡胤的转述,那些事,对他年轻的心冲击也十分大,当时他听完赵匡胤讲的北宋末年之事,讲的徽钦二帝被俘虏,讲的皇室三千多人全部被金人抓去奴役羞辱,皇后后妃公主贵妇遭受的羞辱,他将自己关在屋内,关了足足三天,才敢踏出房门。
这时天幕虽只是简略一提,却又像一把榔头重重地敲在了父子两心口一样。
赵德芳对此浑然不觉,道:“那这清朝的公主真倒霉,蒙古肯定没有咱们中原好吧?”
赵匡胤打起精神回应道:“那是当然,不然蒙古人怎么老想着要南下,要抢咱们的东西?”
赵德芳小嘴继续叭叭:“那我要成为大将军!不仅要收回幽云十六州,还要打去他们蒙古看看,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要是地方好,就归咱们大宋了!”
他还未反应过来,北宋就是大宋。
赵德昭被他昂扬的语气,激起了斗志:“是的!将来咱们不仅要收回幽云十六州,还要打到他们的草原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