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不学尽学坏爱新觉罗·弘历(11)
不过,帝王们的心情火热了一番后,大多很快冷静了下来。
嬴政和刘彻都知道,清是大约两千年以后的朝代,红薯和玉米这两个东西,花了两千年才来到华夏,说明它们原本的产出地,离华夏中原地区很不近。
刘彻不满地咕哝:“若是能弄到那两样东西,我也能多养一些军队了。”
嬴政努力回想,天幕呈现过几次的世界地图,想起除了欧罗巴之类的大陆以外,似乎还有一个很大的地方,孤悬海外,难道,红薯和玉米是产自那里?那又要如何抵达呢?
此时嬴政对红薯和玉米的热切之心,已经超过了对求长生药的心,两千年后的人,已经走遍了整个世界,都没有发现什么长生药,说明这世界上根本没什么长生药。
李世民也紧紧地盯着天幕,对红薯和玉米,十分渴求。
大唐如今正蒸蒸日上,随着税制的调整,人口也会像清朝一样,猛地膨胀起来,所以他也要做好这方面的准备,如果能弄到红薯和玉米,不仅能解除这种后顾之忧,对于打压世家大族的事,也有颇多助益。
这两个粮食一出现,李世民便条件反射地,想到了许多对大唐的益处。
李治歪着头看了一会儿,道:“父皇,这两个东西长得怪里怪气的,竟是没见过。”
李世民略略回神:“我也没见过。”
他在天宝年当了好几年皇帝,也看遍了大唐开国以来,西域胡人带到中原的东西,尝过了许多新奇的动植物粮食,但也没见过这两个东西。
李治有些期待道:“父皇,你说咱们如果多多派商队和使臣前往西域,甚至去到最远的大秦之类的,能找到这两个东西吗?”
看李治那兴奋的样子,想必是也看出了两个东西的重要意义。
李世民冷静分析道:“很难,我觉得这东西,也不像是欧罗巴的。”
李治顿时有些泄气。
赵匡胤微微叹气,这两东西的好处,他当然也知道,若是有,也能尽快恢复中原自唐末以来失掉的元气,只是如今大宋连国土都未统一,更不知能从何处寻到红薯和玉米两个东西了。
赵德芳道:“父皇你放心,等我再大一些,我就出海去帮你找!”
赵德昭故意逗他:“你先前还说,要帮父皇收回幽云十六州,打败大理国,西夏也要等着,若你出海去找玉米红薯了,谁来做这些事?”
赵德芳一下子就被问住了。
赵匡胤顿时失笑:“没事儿,慢慢来,你还小,先多学一些本事。”
谁知赵德芳眼睛一转,立马道:“我可以先帮父皇打天下,打完天下再出海,要是我不行,我就多生几个儿子,我儿子继续去找!”
赵德昭本只是逗他,所以也不打击他了,赵匡胤笑着,想到赵德芳成亲时,自己可能已经死了,笑容逐渐淡去。恐怕是看不到孩子们建功立业的那天了。
朱家父子听呆了以后,朱元璋忍不住又猛地一拍大腿:“这事儿全怪我!”
朱棣一头雾水:“这与父皇有何关系?”
朱元璋摇头:“若不是我开了海禁这么个头,导致大明疏忽了海上,红薯和玉米,应当早就传入了大明才是,不至于让后来的清捡了个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