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不学尽学坏爱新觉罗·弘历(4)
一旁的李玉,看到皇帝一副深受打击的样子,便小心翼翼地上前道:“万岁爷,要不,咱们还是回屋里去吧?”
玄烨虽然被气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但他知道,天幕的点评,对他的大清,意义重大,所以他想都没想就拒绝了:“不用!”
李玉忙低下头:“嗻!”
他心中颇有些疑惑,皇帝明明气得要死了,却还在这儿坚持,也没命自己去查,到底是谁搞得这些鬼。
往日里,要是谁敢说大清与皇家一个字的不是,皇帝都是要抄家灭族的,今日听着那天幕,对着皇帝最崇敬的祖父骂,皇帝虽十分生气,却没有任何动作?
将疑惑深深地压在心底,李玉此时万分佩服背后敢这样搞事的人。
【康熙末年时,清朝的财政问题很大,若是继续恶化下去,清朝会不会提前崩掉,历史会不会是另一个走向,谁也说不准。】
【幸好托底的是雍正帝胤禛。胤禛作为玄烨的四阿哥,许多影视剧和小说都给他贴上了腹黑、阴谋家、阴沉、心思极深、冷酷无情等标签,似乎只有这样的四阿哥,才能在九子夺嫡中杀出重围,登上大宝。】
【主播个人以为,他本人不会如此模板化地像言情小说的腹黑高冷男主,他对落败的八阿哥等人,下手挺狠,可对于一直与他关系极好的十三阿哥,却是极度地信任和关心,只能说他这个人爱憎分明;而他在奏折中写的“朕就是这样的汉子”、以及对年羹尧等大臣直接表达的情谊,说明他是个内热的人。】
【当然,最值得研究的,还是雍正帝在位期间,所做的那些政绩。第一大政绩,就是整顿吏治。这是对康熙朝的补锅,将朝廷上下狠狠肃清了一番,虽不能完全根除贪官污吏,但至少补好了腐败得像筛子一样的官僚系统,让府库好好地回血了一番。许多人以为,要惩治贪腐,就是要把贪官抓出来,抄家杀头。但胤禛一出手,效果就很好,是因为他不仅仅是把目光放在了惩治贪污这一件事上,而是放在了整个制度上。】
【首先是立法,用法律给大臣们规范了一系列行为,让大家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其次是考核奖惩制度的完善,做得好就有赏有升职,做的不好就有惩罚,根据情形与程度来进行,趋利避害的本能会让大臣们审慎考虑走上邪路这个选择;最后是设立钦差大臣,钦差大臣属于中央朝廷官,不对地方任何人负责,只对中央和朝廷负责,所以他们查贪官的时候,又有靠山,又没有后顾之忧。】
听到天幕前面说,有些人以为惩治贪污就是抓贪官,朱元璋感觉膝盖中了一箭。朱棣此时都不敢看他的脸色。
世人都知明太*祖深恨贪官污吏,所以对他们从不手软,洪武年间杀贪官杀得人头滚滚的,结果贪污之风并没有刹住,反而给朱元璋招来了嗜杀的骂名。
朱元璋也是没想到,大明都讲过了,自己还能躺枪。
不过,听到后面天幕讲雍正帝解决贪官污吏一事的办法,对他还真十分有启发。
“嗬嗬……天幕说的对,我就是脑筋太直了,只看到表面,没有深想。”朱元璋深深觉得,自己这些年惩治贪官的手段,用错了。
朱棣安慰道:“父皇何出此言呢?千百年来,历朝历代哪个没出过贪腐盛行的情况?这清朝的雍正帝在这方面是有些本事,但也不能说明您不行啊!”
朱元璋摆摆手:“倒不是我觉得自己不行,只是想着,还是得多读书,多深入想想。要说历朝历代,也并非没有吏治清明时期,那些朝代,不就是施政的榜样与例子么?”
朱棣明白,朱元璋的意思是,那个雍正帝也是总结了前人的经验,而他自己没能想到这一点,所以把事情做坏了。
“父皇说得对,所以咱们大明也可以学起来。”
嬴政哼道:“这清王朝,儿子一上来,便能把事情解决好,前头父亲放任自流,怕是在偷懒罢?果然没看错,就是个不够负责的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