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跑神完颜构(29)(1 / 2)

南宋跑神完颜构(29)

朝臣们虽然惊异,但皇帝从大半年前就变了个人似的,不仅治军练兵为当世翘楚,更是精通政务,常有令人惊叹之举。如今皇帝突然过继太*祖一脉为继任者,大家也有些麻了,反正如今皇帝总是做出出人意料之举,大家也都习惯了。

培养继承人一事,本就是有利于家国江山的,自然无人反对置喙,只是对人选有些异议。

可赵匡胤哪里会听那些人叽叽歪歪,自己看上了谁就定了谁。

除了被过继的两个孩子,其他的孩子虽未有礼法上的关系,但赵匡胤也未拉下对他们的培养。若不是一块才料,将来只做个人品好的富家翁也行,若是有才能,也能入朝做个官,或者做些别的。

赵伯琮和赵伯玖刚被领到赵匡胤面前时,两个孩子有些瘦弱,还有些畏缩。

自从赵光义夺了皇位,一直对太*祖一脉没有放松警惕。当然也幸亏皇室对这一脉的排斥,所以金人南下时,没让太*祖一脉也被连锅端。

赵匡胤看着两个后世孙,心里十分不是滋味,虽说赵光义一脉在靖康之难中几乎死绝的事,就像是给自己这一脉挡了灾,可要不是赵光义那一支支棱不起来,何至于被金人手拿把掐地全给抓了?

赵伯琮和赵伯玖被安排在宫里住着,赵匡胤日日都要过问他们的学习与功夫,毕竟大明的例子,赵匡胤还犹言在耳。

皇子教育,重在后天,只要不是那等天生痴愚之人,用心教导也能养成一个不错的样子来。

两个孩子本还有些畏惧皇帝,毕竟他们这一脉虽也是皇族之后,却常被皇室抵触防。可赵匡胤耐下了心,一日一日地与他们相处,慢慢地也处出了许多情感来。

时间一晃,又是三年已过,宋朝廷中已经逐渐将权责归拢,有了明晰的制度与系统,整个朝堂都清爽了许多。

而赵匡胤最看重的军队部分,绝大部分已经完成了改制,如今整个宋的兵加起来不到百万,却都是精兵悍将。

同时火器的研制开发,也是赵匡胤极为看重的部分。重赏之下,宋朝的工匠手艺人们,短短三年就研制出了好几种炮,杀伤力都十分不俗。军事家陈规与绍兴二年研发出来的世界上第一个火*枪,也被送到了赵匡胤面前,赵匡胤命人改进了许多,改成了连发的,而且杀伤力也提升了不少。

先前许多人觉得,这火*枪十分鸡肋,毕竟杀伤力不如弓弩,且有些危险,携带时不慎便会伤及己身。可赵匡胤牢记天幕说的,以后是热兵器的时代,哪怕现在火*枪、大炮之类的热兵器还有许多不足,但随着他们的完善与进化,将来必然能够成为重要武器。

在此期间,金、西夏等国,都派了不少间谍细作来临安,想要偷取技术,甚至绑架能制作此等武器的人,都纷纷折戟。

金人知道宋在研究火药武器,甚至知道那些东西能干什么,但是如何做的,要怎么用,却是不太清楚。

这三年里,金人也数次南下,尝试着要攻入临安,直接拿下宋。宋的转变,确实让他们危机感越来越深,可是经过赵匡胤对兵权的调整,放宽了一些将领对兵权的限制,再加上改制后的兵员,接受的是为宋而战的教育,一遇到金人就像是被激活了什么血脉似的,杀得格外勇猛,金人南下后也无法寸进,每每都失败而归。

这样一来,宋人反而对金人南下的消息免疫了,来就来吧,反正宋军打的赢,只要皇帝还在临安城里坐着,就不用担心金人会打过来,毕竟皇帝有多会逃命,十多年前的事大家记忆犹新呢!

于是,这三年来,宋金之间的战争没怎么消停过,但宋境内依旧一片祥和。如今,当兵也已然成了不错的前途,不仅每月都有按时发放军饷,即便打仗危险,可经过系统训练的兵卒,上了战场想死也没有那么容易。因着常年打胜仗,军队在民间亦是有极高的声望。此时大家赞颂的不仅有岳家军,而是宋军。

至于金,虽万分想拿下宋,却越来越觉得宋是块难啃的骨头。

金朝廷内部本就不稳,两年前还闹过政变,当时朝臣中还有人提议趁金国内乱时打过去,收回失地,但被赵匡胤否决了。

如今三年期已过,人间太平,赵匡胤却从未放弃过打回开封、收复幽云十六州的想法。

这次早朝,杨沂中得到了赵匡胤的授意,上书奏表北上伐金计划。

朝中顿时一片惊讶,已经过了三年的安稳日子,虽北边和金打个没完,但许多人已经习惯了与金人南北分治的状态。

果然有人不赞同此事:“官家,宋已安居南国十多年,金也无法南下,算是江上稳固,何须北上自讨苦吃?”

赵匡胤听罢,冷笑一声:“你的意思是,咱们就守着这半壁江山,安享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