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跑神完颜构(22)(2 / 2)

朱元璋笑了笑,道:“我也不知道这个能做什么,但每次天幕最后都会要这个,于是就摁了,反正也没什么不良的事情发生。”

朱棣哦了一声,依旧觉得十分神奇,对着自己的手看了好一会儿。

刚刚他摁着那个不断抖动的标志时,只感觉自己像是摁在了一块光滑的石板上,也不知是什么情况,这时再往身前摸了摸,却又什么都摸不到了。

朱元璋道:“莫要管那个了,你且先坐下,我有话要与你说。”

朱棣忙撩起衣摆,恭敬地坐下了。

“后人依旧铭记岳飞将军,依旧赞颂他的作为,这让我十分欣慰与感动。”朱元璋满脸唏嘘道。

朱棣忙道:“儿臣觉得,这倒不奇特,就如咱们当下的人,不也依旧记得更久远一些的汉高祖唐太宗一般?岳将军能青史留名实属正常。而且,依儿臣看,父皇在后世,必然也是声望极高的。”

朱元璋眉头一挑,十分意外地问:“哦?你如何知道?”

朱棣道:“这是很自然的事,各朝开国皇帝,哪有不青史留名的?后人记得宋太*祖赵匡胤,也提到了更久远的皇帝,哪能会忘记您呢?”

朱元璋觉得倒也是,没继续为难朱棣了,反而叹道:“若是像岳将军一般,全是美名,倒也罢了,只怕是骂名也不少哦!”

朱棣竟不知,自己父皇也有如此多愁善感的时候,忙说:“父皇不可如此猜测,您作为开国君主,自然是美名更甚的。”

朱元璋摇了摇头,命人重新上了茶水,又屏退了左右,只留下父子二人对坐,道:“既然我已经看过天幕讲大明,便与你说一说。”

于是,朱元璋就自己听天幕讲“土木堡之变”开始,一直讲到了天幕骂自己的六条政策,一直讲到了天黑都没讲完,父子两又传了晚膳,一直讲到了半夜,才算说了个大概。

朱家父子讲自己的事去了,嬴政、刘彻、李世民、玄烨熟稔地点了一键三连,直到音乐淡去,天幕消失在天际,又恢复了寂静,还有些回不过神来。

嬴政扶着腰上的佩剑,站在原地沉思:天幕说的精神永存,也是一件好事,岳飞的爱国精神被后人铭记,那自己统一中原大地一事,也是刻入后人骨头上的精神吧?毕竟天幕说了,统一成了执念,说明自己也算是精神永存了吧?

想到这儿,嬴政突然觉得,自己这一生也算是没白干,能让后世人铭记自己的功绩,还让统一成天下趋势,倒也不枉被六国憎恨。

不过,这科举考试,还有募兵制等事务,须得和李斯、尉缭、蒙恬等人商讨一番,看看如何施行下去。面临的困境,有了一些解决思路,嬴政顿时精神抖擞了起来。

刘彻沉默地给了一键三连后,也陷入了思绪。汉与宋几乎是两个极端,他倚重武力,所以手下精兵强将不少,倒也不会遇上宋那样的情况。不过和嬴政一样,他对那个科举制很心动,对募兵制也有想法,还有就是,商业他也生出了意思。毕竟能让宋一年收益高达八千万两白银,那得是多少绢布和粮食啊!宋怕就是靠着如此强大的财政收益,才稳住了局面,茍了三百多年吧?

于是刘彻命人撤下那些酒之类的,又让人传召臣属谋士们来见自己。

李世民给完一键三连后,望着舆图,紧紧皱着眉头。

此次天幕讲了宋,但多次提到了唐的灭亡,以及原因,就是各地豪强并起,地方的军权强于中央,于是野心家们纷纷盯上了皇位,想要上位。

李世民当然明白那种心情,他自己便是靠着武力,对外战功赫赫,抢夺地盘无数,对内玄武门之变,一下子除掉了两个兄弟,也让亲爹李渊看清了他的实力,亲爹虽有不甘心,却还是不得不将大权交到他的手里。

对于此时的上位者来说,确实是谁手里有兵,谁就有机会坐天下。

只是,作为帝王,也希望皇位能在自己子孙手中长长久久地传下去,其他人无法染指。除了和其他帝王一般的原因,还因为李世民不想再出动乱。西晋后,中原大地乱了几百年,五胡乱华更是让中原十室九空,元气大伤。隋虽统一,却有暴政,天下百姓根本无法休养生息。如果大唐能多安稳上几百年,也能让百姓们歇口气,好好恢复一下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