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眼下的瑶氐帐篷,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传统的瑶氐帐篷由杆子,围绳,还有帐篷顶等搭建而成,邵叶看过,要是想要加固,帐篷顶一定是在加固范围之内。帐篷顶是毛毡直接搭上去的,只经过简单的加固处理,很容易被狂风掀翻。
要想稳定的话……邵叶想起来有一本讲述这种搭建方式的古书,上面详细拆解了其内部结构,并指出其中利弊,其中加固帐篷顶是用动物毛发搓成粗绳,打上结扣,从而达到无法掀翻的效果。
邵叶一边回忆一边向木野转述,经过改造后的瑶氐帐篷,可以大大增加抗压防风的能力。
木野似乎对这种新式的搭建加固方式十分感兴趣,边听邵叶讲完了,他还想亲自去看看。不过,邵叶其实不是很确定这种方式一定能保证瑶氐的帐篷不被掀翻,所以……
有了。
这一片环山,连绵起伏的山群盘踞在周围,如果能找到个大山洞的话,兴许就不必这么麻烦了。山洞是天然的避灾场所,效果也一定比加固过后的帐篷好很多。
“木野,这附近能找到山洞吗?”
木野微微一愣,他还在想刚才的加固帐篷的方法,这边邵叶的思维已经跳转到下一步了。
“有,很多,怎么了。”
山洞,山洞里倒是可以待得下很多人。稍微思考一下,木野很快明白了邵叶的意思,霾的话,谁也不能保证来的时候有多大,是不是他们的帐篷可以承受的,但是如果是山洞的话,那就很不一样了。
山群绵延了几千年,多大的风沙也经受得住。
其实之前霾来的时候他们也有想过山洞,但是他们不懂得判断霾来的时候,发现时,往往来不及前往山洞,因此,山洞在过去只作为应急避难的场所。
现在邵叶告诉他们霾要来了,他们就可以提前做准备,山洞就会成为躲避风沙的最优选择。
想通了这些,木野面带赞许地望着邵叶,还没等邵叶解释,他就开口说道:
“我知道了,我这就让人去找山洞。”
似乎把一切都安排妥当了,邵叶重重松了口气,空气中的沙土似乎也散去了片刻,迎来了难得的晴空。
确实是难得的晴空,风沙散开又聚拢,这几天的沙土越来越厚重,气温也开始慢慢降低了,上升的气温在下降,邵叶这几天出去得披上披风。
他有些忧心那片土地上的小麦,早上出门就往小麦地里跑,周围的瑶氐人越来越少了,很多都应了木野的号召,提前带着一大家子搬到找好的山洞里去,这几日的生产经营也都在逐渐减少,但是这都不重要,木野说,这次风沙过了,再继续也不迟。
小麦有的已经出了苗苗,嫩绿嫩绿的模样很是讨人喜欢,邵叶当然没忘记这片小麦地,早在之前同木野说预防霾的方法的时候,就连同小麦一起说了。
土地是挪不走的,所以邵叶拜托木野多做些毛毡出来,盖上小麦地,或许就能保住它们。
四周的木桩已经打好了,绳子也备好,现在就差瑶氐的姑娘们将毛毡全赶出来,将他们牢牢盖住,再用木桩和绳子固定住。
邵叶试过了,这些东西加在一起的效果特别牢固,几个瑶氐大汉也没能拔得动,那么应对沙尘暴应该也是不成问题的。
在狂风阵阵吹来的日子,足够覆盖整片土地的毛毡终于做好了,这时候能见度已经太低了,留在瑶氐原地的人也少了许多许多,最后,只剩几个看管物品的人没走了。
邵叶在蹲在小麦地里,浇过水之后,将庞大的毛毡覆盖在小麦上,正专心地绑着绳子,风沙很大,他绑的很艰难。
修宁走之前特地跑到这里来喊他:
“邵叶,要不算了——”狂风呼啸间,修宁喊得很大声,才勉强把声音传到邵叶耳边,“以后也可以种小麦的,先躲起来——呸——”他说话吃了一嘴的沙子,连吐了好几下,随后听到邵叶的声音随风传来:
“我知道了——你先走吧——还有一点点——”
这片小麦地是他和所有瑶氐人的心血,邵叶不想放弃。
确实还有一点点了,还剩最后一个小木桩没有绑上。他迎着风沙站起来,却差点被掀翻,只得先蹲在一边保持身体平衡。
“木野说让我带你快走——”修宁很大声地喊道。
“你先走,我马上就走——”这是邵叶的声音。
修宁眼看劝不动他,在原地顿了顿,随后决定去找木野。
木野在山洞那边,维持瑶氐内部的秩序。
作者有话说:
修宁:劝不动怎么办劝不动怎么办(转圈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