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阿兴眼皮子一跳。
他余光扫过这两个人,不动声色地往前走了几步挡在他们面前。
主子也是,调.情也不好好选个地儿。
“夫郎好狠的心。”
阿兴背对着他们翻了个白眼。
明明是主子里不要脸,连郎君这样的脾气都能把人逗得生气。
戚昔从燕戡手里抽回自己的手,往边上走了两步子。燕戡跟狗皮膏药似的,又贴了上去。
戚昔闷头摘菜,任他在耳边念叨。
燕戡逮住他衣角,小声道:“夫郎,你理理我……”
勉强听得见一点燕戡声音的阿兴望天:为什么从来没有这一刻觉得自己主子如此讨嫌。
*
人多,半个时辰不到便把菜摘完了。
菜送回去之后,阿兴估摸着一个篮子放两样。再把府里剩下的种子一包,垫在篮子或者放包袱里。
确保一个不漏,当即开始往府外送。
戚昔还以为叫些人来帮忙,但燕戡直接拿了张写满了的纸递给阿兴。紧接着,常河又从府外进来,身后跟了几辆车。
戚昔瞬间认了出来:“是商队的人。”
燕戡:“嗯。”
他揽着戚昔的肩膀,将他带离这个院子。“剩下的就交给他们,东西都会送到的。”
*
马车从将军府驶出,沿着东、北、南几个方向离去。
东边,野树弯村。
今日太阳也好,到中午阳光烈了,杜家一大家子都待在家里没有出去。
高栋梁今早也从村后头的梢山沟村过来,找杜属善说话。
“今年的天气属实要比往年好多了。旱也没旱几天。”
杜属善苍老的手搓着叶子烟,虽然背脊佝偻,但人精神头很足。“是没旱几天。再不久就要收谷子了,不要下大雨就好。”
快要成熟的谷子经不起雨打。
“我跟着你种那麦子也长得好。”高栋梁说到这个,脸上泛出喜色,“那麦穗都跟别人的大不同。”
杜属善:“麦子要种,你那些牲畜更是要好好看顾。”
“这我还不知道。”
“还有之前说的堆肥的法子我用过了,好着呢。为了几个钱,我婆娘都撺掇我去山上捡粪了。”
说着,他看向门外湛蓝的天,人也跟着笑了起来。
“这日子啊,可算是有点盼头了。”
“好像去年将军去了一趟京都,再回来就跟开窍了似的,又是羊粪又是堆肥的。”一旁杜勇全媳妇王夏芒忽然道。
杜勇全:“可不是,今年咱斜沙城都知道将军是个会种地的将军了。”
“爹,你说将军从哪儿知道的啊?”
杜属善沉下脸:“不该问的别问。将军对咱们好,你深究什么。”
杜勇全干巴巴地笑了笑:“哦。”
他媳妇看他被爹凶,转了个话题:“将军年纪不小才有夫人。夫人肯定好看,将军长得也俊,那娃子指定好。”
高栋梁胳膊撑着膝盖,好奇:“前儿不是满月,你们送什么了?”
杜勇全:“老母鸡,正好给将军夫人养身体。”
高栋梁嘿嘿笑了声,瞧着有点贼:“要不是不能弄出动静,我打算送羊的。”
“那叔你送的什么?”
“羊腰子。”
“嚯!”
“杜家的!杜家的人出来一下。”
杜属善擡头看向门外,自己的儿子已经冲了出去。
“怎么了?”
“给,你家的。”常河拎着捆着爪子的老母鸡塞过去。“下次别送了,不然还得跑来送回来。”
“这、这不是我家的……”
杜属善背着手打断他:“这不是我家的鸡。”
常河:“哟呵,这是我第十次听到这个借口。”
他把鸡往前递了递:“要不要?”
杜勇全也反应过来,立马后退一步:“反正不是我家的,不要。”
常河卷着马鞭,扬了扬下巴。“行,不要是吧。那我带来的菜种也别要了,反正没多少。”
“走了啊!”
说着他一扬马鞭,真就毫不犹豫。
“诶!要,要!”
杜勇全只觉面前黑影一闪,站在旁边的老爹跑了。
他连忙追出去,心跳到嗓子眼了:“亲爹啊,你年纪大了,跑什么!”
“要!那小将,我们要!”
常河停下马儿,笑了一声。“早说不就好了。”
他转身,往那个灰布包袱里掏了掏。“给!”
巴掌大的小纸包,附赠三个辣椒一个西红柿。
“就是这俩菜,青椒跟番茄。”
“种子不多,先育种后移栽苗。你们都知道,我就不多说了。下一家还要送,走了啊。”
杜属善小心翼翼拿着青椒看了看,又将那红艳艳的番茄捧着。“可好看。”
“那个,瞧着他也要往梢山沟去,我就先回去了啊。”高栋梁盯着两样菜看了看,立马走。
杜属善拿上种子,脚程飞快地往家里走。“回去看看这菜怎个吃。”
一天的时间,常河跟商队的人一个村一个村地走过。
杜属善吃完中午的辣椒炒油渣跟糖番茄,立马背着手出去溜达。
再又去别家蹭了凉拌茄子,玉米粑粑,土豆炖肉等等一系列的菜之后,背挺直了不止一点儿。
斜沙城的菜不多,能吃的就那几样。现在忽然有了新鲜的菜,且还有种子……
一时间,杜家又被堵住。
连村长也坐在了杜属善家里。
他道:“老杜,你说说怎么种,这菜籽就这么点。得小心。”
“那小将不是说了吗?”
“这种子可贵。”
那就是自己不敢。
杜属善摇摇头:“行,我种的时候叫你们。不过我可不敢保证都能种出来。”
“自然,自然。”
众人得了允诺,各自散去。
杜勇全问他爹道:“爹,咱要是先种出来,是不是可以拿出去卖了多挣点钱?”
“看将军这样子,是想让咱每家每户都吃上这些好菜。卖什么?这点都不够吃的。”
“倒不如多育点种子出来,好给将军看看咱也有用。”
*
八月,地里谷子彻底变黄。
长长的穗子瞧着沉甸甸的,这都是后头一年的粮食。
杜家的小山坡上,一家人出来抢收。
“老杜,你家这谷子可真好。”家里谷子没熟的,纷纷过来帮忙。
大家伙儿都想知道,用了这羊粪,后头又是浇粪肥的,这谷子到底涨了多少斤。
山坡上这块地不大,不到半个上午,穗子就割完了。
谷子摊开在打谷场晒。
没两天之后脱粒称重,村里人都来围观。
打谷场上都是人,好在是下午,只剩下一层朝霞铺满天边。不算太热。
“五十斤!”
“一亩地比去年整整多了五十斤!”
“这么高!”村长扒开人群,看着纸张上记录下来的数字。
杜家那块地本来就是次等的旱地,杜属善能把那块地种出来一百多斤一亩就已经是了不得了。
但只一年,一亩多了五十斤!
一亩虽少,可要是家里有十亩地,二十亩地的,那岂不是能多五百斤,一千斤!
多出来的这些,到了明年青黄不接的时候再省一省不就不用饿肚子。就算是天天喝粥也能喝饱了!
一时间,村长、所有围观的村民激动得围着这麻袋里的谷子看。
嘴上不停地念叨:“这谷子好,这谷子好啊!”
说着不知哪里传来哽咽声,好好的大老爷们儿,接连跟着红了眼眶。
杜属善捧着自己的谷子,手隐隐发颤。
杜勇全握住他的手,担忧道:“爹。”
杜属善握住他的手,声音苍苍:“爹是高兴。”
这么多年了,总算看到希望了。农人一辈子不就靠着这么点地吗?
可以前地里不出粮,他杜家穷,也大多是次等的旱地。
要养活一大家子的人啊。
他能不好好种吗。
他是一点一点捧着那半点不肥的黄土,昼夜看着,寒暑伺候着。这才长出了粮食。
说他会种地,不过是迫于无奈。一切的一切容不得他一点不小心。
好了,这下好了。
想到送到将军府那次次被退回来的东西,想到那送来的种子。杜属善背过身去,佝偻的肩膀颤抖着,缓缓擡手擦了擦眼睛。
他算是知道将军要做什么了。
“这日子,肯定越来越好。”
杜勇全看得不是滋味,扶着他爹的手,坚定道:“肯定。爹,我肯定跟着你好好种地。我儿子也跟着你种……”
“嗷!疼!”
杜属善结实的手狠拍在他背上,不忘数落他:“你就算了,还想让孙子跟着种地。我杜家就不能出一个读书人!”
“能……能,爹我错了!”
与野树弯村相似的一幕在各个村子里发生,这个盼来的秋季,像落在干涸土壤里的一滴雨,让地里干涸得要死亡的弱苗的希望。
是农人的希望,丰收的希望。
*
八月是农忙的季节。
收谷子、收麦子,地里春季种下的庄稼都要趁着这个时候赶快收割下来,晒干,贮藏。
太阳依旧热烈,农人躬耕,不畏炽热的阳光。紧盯着地里的庄稼。
沟壑满布,泥土一样颜色的手捡起地里掉落的穗子,一粒不放。
北边大营。
焦西河站在路边,看见风吹麦浪,晒得黢黑的脸上尽是笑。
他手下专门负责屯田的将士们尽数下地,以一个个方块形状的地块为单位,各自收割而去。
天高旷远,蓝色干净得近乎透明。白云团团,像草原上的绵羊,三两只在这方天幕落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