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丰收(1 / 2)

第27章丰收

说好第二日沈之洲午休时候教他骑自行车,到底没能付诸行动。

第一批蘑菇可以采摘了,因为是第一次采摘蘑菇,宋清得带着人打个样,采摘、处理、烘干都需要示范。

好在昨日下午食客少的时候,宋清得空熬好大骨汤,炸好脆哨,王晓晓也是个机灵的,剩下的步骤做都学了个八/九不离十。

一大早,宋清去大舅家说明情况,请大舅娘去铺子里主事——在城里还是需要个大人带着才好。

就由王兴礼骑车,载着沈之洲三人,和李阿叔他们一同去城里。

几家人都到了菌地里,这次连郑大也拄着拐杖来了。他伤的是腿又不是手,采蘑菇还是能帮上些忙的。

“像我这个手势捏住菌柄,”宋清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菌柄,手心朝上,边讲解边示范给几人看,“不要一骨碌□□,左右旋转几下,等>

几人围着一垄菇床,眼也不眨看得认真。

“山里的菌子都是直接采,这手法还是头一回见着。”王兴义颇有些迷惑地呼噜一下脑门,这捡菌子还有讲究?

“可不是!”张升也开口附和,“咱地里这个倒是金贵!”

“说的什么囫囵话?”张嫂好笑地瞪自家男人一眼,“那山里的野果子这么多也不见得谁稀罕,自家门前要是栽了一棵梨子,可不得宝贝死?”

话糙理不糙,村里有些门前有果树的人家,都舍不得让自家孩子爬树摘果子。小孩子没个轻重,伤了枝叶树干,来年少结一个果子都让人心肝疼!

这菌子可是四家人兢兢业业伺候的,可不就比山里自己长的有身价?种菌子这事儿还是头一回,放以前那是想都不敢想的。

“确实金贵,”宋清闻言也弯起嘴角笑了,“一朵菌菇减产了!”

几人顿时端正起来,严阵以待,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最后还是几个嫂子带着李家姐弟采蘑菇。另外三个男人那手像是木头做的一般,正过来倒过去,怎么都不顺手,怕不是偷了别人手安上去的?

这差别咋这般大?人家小宋怎么什么都会,什么都做得好?

不过几人也没闲着,跟着宋清把采摘下来的菌菇运到烘干房,再把根部削去,同时分好等级。

一级最好,二级次之,三级最末,二级占了百分之七十左右。

一级和部分二级菌菇,等摘完早上一茬后,送去城里的各个酒楼。这事儿交给张升去办,他常年打猎,卖野味多了跟酒楼的人也熟悉。

剩下的二级三级蘑菇都先烘干保存着。

烘干房留有一个供人矮身进出的小门,小门左侧是烟囱,右侧是烧火口;房外烧火,房内是火地龙。四面墙都采用双层结构,外层青砖,内层泥胚,中间留空与地龙相通。

烧火口产生的热量和烟雾由地龙通向几面墙壁,经过半个循环后进入另一边的地龙和墙壁,最后由烟囱导出。

由于热量损失,烧火口那面的菌菇烘干两批,另一面才将将能烘干一批。所以烧火的人还得看着时间收放菌菇。

菌菇都摆在竹篦上,一层竹篦占两寸高度,一次装满烘干房可以烘干五百来斤蘑菇,可得不到八十左右斤蘑菇干。

再加上人工费、材料费、路费等,一斤蘑菇干得卖一百一十几文才能回本。小地方肯定吃不开,还是得想办法卖到富庶地方去。

这样一算,宋清只觉一阵脑仁疼,好悬没把自己算蒙圈了。

几家人在地里忙得热火朝天,个个脸上都带着高兴的笑容。

忙了一早上,几人还是去大舅家吃饭,宋清一个人冷锅冷灶的也懒得做饭了。

“这才种下去半个来月就能采收啦?”饭桌上,大舅惊奇地问道。

“这是生长期最短的。看今天的采摘情况,不出意外的话这一亩最后能产五千斤。”

宋清倒是平静,这一声惊雷却把一桌人都惊呆了。

“不、不是说三千斤吗?怎的现在又多了两千斤?”王兴义惊得饭也不吃了。之前听说两三千斤,已经很不敢置信了,这下真是下巴都合不拢了。

“这一亩伺候得好,方法也对,这个产量是正常的。”用这种原始的种植方法,亩产最高也就五千斤了。

若是建成暖房,精细化监测并施用元素肥,严格控制温度湿度,亩产甚至能达到三万斤。就目前的条件,缩产至五分之一、六分之一,也能接受。

“我想着大舅在村里有声望,可以让人来我们这儿,十四文一斤批发蘑菇,到县里或是附近几个镇上,卖作十五十六文也有赚头。”

宋清眼神询问几家人意见。在座几人纷纷点头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