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第47章合作银子
康熙没有准备,好在能成为康熙大太监的人,那必然是急康熙所急,想康熙所想。在康熙把大太监叫进来后,事情就得到了解决。
“皇上,那些账本应当是放在书柜的左上方。”说完,大太监在康熙的指示下把账本拿下来。
财迷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这就是她那会下金蛋的母鸡吗?
康熙是第二次翻看这个账本,第一次的时候是在开店没多久那时候还没有多少人知道,所以挣的银子自然不多。
当康熙第二次看到这个账本时候,他被惊讶住了:“精油居然有如此大的利润!”
这个数字相比国库的收入自然是很小的一笔,但是对于康熙的私库来说,那就是不能忽视的一笔收入。
国库一年的财政收入有3000万两银子到4000万两银子,而单是一个精油坊的利润就达到了6万两银子,相较之下虽说不是很多,但是要知道精油可是就贩卖了4个月,要是一整年都贩卖精油利润应该至少达到12万两银子。
这还是考虑到,精油毕竟是个消耗品,刚出的时候很多人有兴趣,挣的银子自然就高,到后来的时候有些人消耗的慢,有些人消耗的快,挣的银子就说不准,但是翻个倍还是做得到的。
跟康熙分成之后,希吉尔可以获得6000两银子,6000两银子诶,是康熙赏赐她数十次才可能攒下的银子,也是她带进宫的银子,差不多二十分之一。
希吉尔只能感慨,化妆品果然是个暴利的行业。
康熙继续翻看账本,发现没有记账的出错。精油4个月的利润果然是6万两银子。
这是他心中隐隐预料到希吉尔献上其他方子的利润。
“将我把玻璃坊的利润呈上来。”
康熙在玻璃制造成功后就成立了玻璃坊,其实就是把玻璃和镜子的制作放在一处。
而宫中的窗户也逐渐换上了透亮的玻璃,当希吉尔听到其他人感慨康熙的皇恩浩荡时,她想到玻璃的成本。
行吧,人工也是成本。
玻璃坊的利润,康熙心中已经有了准备。毕竟之前,其他国家来京城贩卖玻璃和镜子的价格已经摆在那里了,再结合成本,康熙约莫能估计出玻璃的利润。
但是翻开账本后,他还是大吃一惊。
足足有20万两银子!!
这还是在康熙降低了玻璃和镜子的价格后得到的利润,不敢想象,要是按原有的价格来计算,这利润恐怕得翻倍。
国库的钱是为了预防灾难,锻炼士兵,给官员的俸禄,康熙不能擅自使用,但是私库可就完全是受他自己掌控。
想到他可以分到的银子,康熙没有架子不由得问希吉尔:“宣嫔,你可还有其他的方子。”
希吉尔想起自己这段时间在干嘛?吃吃喝喝,同贵妃和宜嫔两人玩乐,看戏。说是忙碌的一段时间,但好像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出来!
明明她弄精油的目的就是为了制作冷制皂,但是好像肥皂凑合着也能用,所以就忘记了。
“皇上,臣妾没有新的方子,可能以后才会有。”
希吉尔能一而再再而三地拿出新的方子,康熙反而才要怀疑。
他满意的放下账本:“宣嫔可还要什么奖励?”
将康熙看作上司不要动心,那就不会出问题,所以希吉尔是把康熙当作上司看待的,上司问你要什么东西,可不要真傻乎乎的应了。
“皇上,臣妾在宫中有吃有喝,已经很满足了。”
希吉尔为康熙挣的银子,康熙虽然不是看不上眼,但是却也是有很好,没有的话也无妨。
但是玻璃给康熙挣下的面子可不是一点半点,康熙想起那些在京城里传教士放言说大清没有他们西方如此优秀的人才如此好用的东西,可是窝了一把火。
正好希吉尔的东西,让康熙扬眉吐气。
看,你们西方有的东西我们不但有而且更好。
至于那些传教士去哪了,当然是各回各家了。当然,在海上风大浪大出什么事情,那就不一定了。
康熙可以接受有利于清朝的传教士,却不代表着他会放任那些不知分寸的传教士留在大清。
康熙异常的大方:“虽然宣嫔不要,但是朕还是要给你。”
康熙没有明面上让大太监去宣旨,但是私底下赏赐宣嫔白银5000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