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女生耽美 > 清穿之宣妃享乐日常 > 第34章 第 34 章 三合一

第34章 第 34 章 三合一(1 / 2)

第34章第34章三合一

噶禄战战兢兢地跪在地上,始终保持着一个以头磕地的姿势,却没有半分求情的话。

等待康熙的怒火发泄完毕,他终于注意到了噶禄的反应,压抑住残存的怒火:“你有什么事情要申述。”

噶禄擡起头:“臣自知罪该万死,然内务府之事臣已无法解决。”

是什么事情能够让内务府的总管完全束手无策,要知道内务府的总管可是二品官职,康熙思索着,他并没有完全相信,更何况嘎禄之前从未说过有关此方面的事情,假若在康熙逼问的时候才说出原因,它的可信度则更加降低。

“你说出事情的原因。”

噶禄刚一说出口,同为内务府总管的海拉逊,吐巴顿时失去了风度,扑通一声丝毫没有卸力的跪在地上,盖因此事已经牵扯到了皇帝的兄弟亲王常宁。

“内务府购买的是亲王常宁所推荐的商人,他们一致说价格就是如此昂贵,因为供应皇家使用的,都是要品质高,所以价格较平常的就昂贵许多。”

昂贵许多,指的是翻一倍两倍甚至是十几倍吗?倘若是一倍两倍康熙还可以理解,但是若是十几倍,未免也太过离谱,不只只是在鸡蛋上,内务府中所有的东西都是翻倍买入,其中赚取的银钱可想而知。

康熙无法责怪那些臣子,毕竟倘若要惩罚他们首当其冲的便是他的兄弟常宁,那康熙的面子往哪放?

康熙把臣子叫下去,压抑着怒火叫来了亲王常宁。两人在御书房的谈话无人得知,只是后来常宁不在圣眷再沃,而康熙也没有明面上惩罚常宁,仿佛这件事情就这么过去了。

过些时间,宫中一直听到有人说大阿哥要回宫了,却未见大阿哥回宫,到了如今都以为是造谣,却没想到今天看着惠嫔打扮得光彩艳丽。不一会儿,康熙带着一个稍微比太子大一些的孩子进宫,先去慈宁宫与太皇太后请安,然后分别与皇太后跟皇后请安。

紧接着那孩子就去了惠嫔宫中,也不知是惠嫔管教不严,还是她特地放出消息,总之,大阿哥回宫的消息马上传遍了全宫。

延禧宫中。

惠嫔上下扫视着久别重逢的大阿哥胤褆,自大阿哥小的时候,康熙见宫中的孩子只有夭折一个结果。再怎么不忍心,康熙的一颗慈父心也只能将大阿哥送往大臣处寄养。

但是康熙可以随时出宫看大阿哥,惠嫔没有办法,只能日复一日的在延禧宫中,为大阿哥祈福,祈祷她的孩子平安顺畅,健康长大。

直至今天,康熙终于认为大阿哥不再有夭折的风险,将大阿哥重新带进宫,母子二人才能再次相聚。

胤褆活泼着说:“额娘,我回来了。”

胤褆即便在大臣家中,但并非不是没有回宫,一年之中,他总有几次能够回到宫中。

只是对于作为额娘的惠嫔来说,一年之中只能相见数次,这岂不是要了她的命?奈何这是康熙下的命令,她再不舍,再不想,也只能遵旨,幸亏守得云开见天明,今天她的孩子终于回宫了。

惠嫔害怕惊走眼前的人,反常轻声说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要知道惠嫔,因为生下了可以说是皇上名义上的长子,所以在宫中一向是肆意张扬的人,嫌有如此弱势的时候。

大阿哥轻轻抚去惠嫔眼角的眼泪,原来不知不觉间她已经泪流满面。

“额娘,别哭,儿臣这不是已经回来了吗?再也不会离开了。”

得了大阿哥的允诺,惠嫔终于放下心,也顾不得男女大防的事情,十分用力的抱住大阿哥,似乎是在确定他的存在。

惠嫔确实十分用力,大阿哥都被她抱得有些窒息,但是他没有顾到自己,慢慢地在惠嫔后背上拍打。

“额娘,我回宫了,我已经回宫了,再不离开你了。”

大阿哥回宫终究是一件喜事,惠嫔破涕为笑,放开了大阿哥,原本小小的一团,已经长那么大了啊。

惠嫔连声:“我知道了,我知道了。”她再一次看着眼前的孩子,这不是错觉,她的孩子终于回来了。

惠嫔:“舒雨,还不赶快去备膳。”在惠嫔的眼中,大阿哥在宫外始终是吃不暖和不饱的小可怜,额娘的眼中,孩子永远是瘦的。倘若不在她眼皮子底下,那必然是在受苦。就算是身份尊贵又如何?大阿哥小的时候又不会言语,怎知有没有被别人欺负?

他们娘两一致忽视了把胤褆带来延禧宫的康熙。

直到康熙看不下去了:“大阿哥回宫是一件喜事,可于延禧宫中小宴后宫诸人。”

哪怕康熙不说,惠嫔也会摆膳宣誓大阿哥的回归,即便是所有人都只重视太子,但是作为额娘的她,只会注视于自己的孩子。

惠嫔顺其自然地答应:“臣妾知晓了。”原先,惠嫔宴请后宫诸人,可能大多是将礼物送到,唯有与惠嫔同等位分或者是低于惠嫔位份的人可能会亲自前来。

但是康熙口令一下,那必然是后宫中的人都会前来,这展示了康熙对于大阿哥的重视,惠嫔欣喜还来不及,不可能不答应。

在用膳的时候,惠嫔和大阿哥你来我往,几乎是忽视掉康熙的存在,甚至惠嫔心中,康熙是第一次如此碍眼。

康熙内心有万般沟壑,自然不会察觉不到。但是康熙倒是也没有介意,在他登上皇位的时候,他的额娘很快就去世了,因此,他并没有享受到多久的母爱。所以在胤礽失去额娘后,康熙将自己的爱灌注到胤礽身上,企图补全他缺失的母爱。

推己及人,他看见惠嫔对大阿哥的重视十分放心,要是此时的惠嫔专注在自己身上而忽视了大阿哥,那他才要不满呢?

等到用完膳后,康熙自己离开了。

他留在延禧宫用膳,只是为了表达他对大阿哥的重视,宫中看盘下菜的人不少,惠嫔也不能时时刻刻注意到大阿哥生活的角角落落。

只要他表达对大阿哥的重视,其中的问题都迎刃而解。更何况他也不可能将阿哥养于妇人之手,很快大哥就要离开延禧宫,去往东西五所。

而康熙离开了之后,惠嫔更能和大阿哥讲一些康熙在的时候不适合说的话。

儿行千里母担忧,大阿哥出宫以后,从来没有独自和惠嫔相处,许多时间都是有康熙派遣过来的人在场,惠嫔终于可以询问大阿哥在宫外的事情。

胤褆是由内大臣噶禄所抚养的,作为内大臣,必然也是康熙所信赖的人,只是如今就不一定了。

但是在之前,噶禄对胤褆也是尽心尽力,打不得,骂不得,还要将胤褆抚养好,抚养阿哥可不是个好活,抚养哪个阿哥天然上就跟那个阿哥有了关系,一旦阿哥参与到了夺嫡当中,那大臣势必也要下场。

远的不谈谈近的,当阿哥回到宫中,倘若康熙发现阿哥有许多不良的嗜好,身为龙子龙孙,必然不是阿哥的错误,所以将会怪罪到大臣身上。

胤褆在噶禄府上,不仅没被亏待,待遇甚至比噶禄本人还好,而且噶禄对胤褆也是尽心教导,胤褆自然不会说噶禄的坏话。

“额娘,我在宫外一切都好,除了不能时常见你,噶禄对我也算是尽心尽力。”

惠嫔听到后放下心,哪怕去打听的人说胤褆过得好,都不如胤褆自己说来得让她放心。

“只是,额娘。”胤褆说着声音停顿了一下,紧接着又继续说,“原本儿臣应该不是这个时候回宫的。”

难不成胤褆不想回宫,是在怪罪我小时候就把他送出宫吗?

惠嫔不是胡思乱想的人,但是牵扯到胤褆,她难免多想了一点,母子之间应该有话就说,因此惠嫔打算直接询问:“胤褆,是怪罪额娘吗?”

怪罪,谈何说起,胤褆忽然反应过来,他笑着安慰惠嫔:“怎么会,额娘想岔了,是皇阿玛曾经透露过我可能还要在宫外居住一段时间,等到太皇太后寿诞的时候,才让我回宫,这样子也不至于如此仓促,只是不知为何忽然让我提前回宫了。”

原来是这个原因,惠嫔让自己不要多想,她此时此刻全心全力意都在胤褆的身上,因此也没有想胤褆提前回宫的原因。

“没事,总之你我母子二人团聚,便是最大的好事。”

胤褆肯定的点点头:“儿臣亦是如此。”

胤褆毕竟是刚回宫,哪怕是惠嫔是他的生母,也不太熟悉,两人说完话后,就显露出了生疏姿态,因为不知道对方的生活,所以也无从谈起。

胤褆适时的展示出自己的疲惫:“额娘我累了,我想先去歇息了。”

惠嫔没有察觉到儿子的生疏,这才看到胤褆的疲惫,想到胤褆从入宫就到处不断的请安,应当是累了:“好,快去休息吧。”

直到胤褆去休息了,惠嫔思索起来,才发现胤褆对自己的生疏:“嫲嫲,胤褆终究是离开我很久。”

嫲嫲是惠嫔的奶妈,专门送进宫的,知道自己奶大的孩子的担忧。

“娘娘,生疏只是一时的,你们是长久的母子。”

惠嫔在有关胤褆的事情上较容易胡思乱想,但是嫲嫲的语言警醒她,而胤褆的态度更是安慰了她。

“嫲嫲你说的是,我和胤褆到底是母子关系。”

惠嫔有喜事,希吉尔也有好事发生。

在康熙允诺希吉尔可以使唤内务府帮她制造玻璃之后。

希吉尔便将玻璃的制法告诉给内务府。

根据希吉尔的记忆,玻璃是将矽砂纯堿,白云石,石灰石,芒硝破碎成粉之后,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紧接着便是将它烧成玻璃液。而后送进固定的容器后成型,成型后再退火即可。

但是话说如此,哪有那么简单?

单是那个比例希吉尔就不记得,所以要一次次实验才可以取得成果。

多亏了内务府中的工匠,不嫌苦不嫌累,还个个都是技艺高深的大师傅,在希吉尔如此粗糙的言语之下,经过多次实验竟也成功了。

内务府中,他们还是不敢相信,面面相觑。

玻璃是舶来品,在京城中倒是也售卖,但是价格十分高昂,高昂到到什么地步?三品大臣一年的俸禄,买个玻璃也心疼。虽说这也有康熙时期大臣的俸禄不高的缘故,但是足以见玻璃的昂贵。

他们是完全没有想到,玻璃竟然可以用一堆沙子一般的东西就可以制作成。

虽然目前制作出来的玻璃大块小块的都有,还有点坑坑洼洼。但是在过些时日,熟练了之后,肯定可以制作出媲美西方玻璃的清朝玻璃。

不,甚至我们可以更胜一筹。因为西方的玻璃难免有点颜色附在上面,虽然不知是否他们将玻璃劣品卖向京城,但是在座的工匠都有信心,可以制作出更加优秀的玻璃。

希吉尔看着工匠们兴致勃勃的模样,她卖个关子说道:“你们可知玻璃还可以制作镜子。”

镜子,是铜镜吗?

有一个头脑灵活的工匠听到希吉尔的话就想起了,他大声的说道:“西洋镜。”

诸位工匠顿时都明白了,对了,是西洋镜,同样在京城卖的昂贵的物品之一。

他们顿时又擡起那求知的眼神看向希吉尔,万万没想到,竟只是宫中的一个嫔妃都知晓如此多他们没有知道的东西,那么其他嫔妃呢?

展开联想后,他们忽然想到自己不会要被朝廷丢弃了吧,不然为什么宫中的嫔妃都知道,反而是他们毫无了解。

希吉尔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忐忑不安:“如果要做成西洋镜,只需在这玻璃的后面漆上一层银子粉末即可,亦或者用黑色的布或者纸张将其一面粘住。”

这简单,工匠们马上又拿着一块现成的玻璃制作出一个镜子。

“这就是西洋镜吧!”

旁边的另一个工匠反驳:“不,西洋镜可没有我们制作成的镜子如此清楚!”他像看自己最喜爱的东西一样看着那个镜子。

如此神奇!竟是在玻璃后面蒙上一层东西就可以制作出镜子。

然而他们在此喧哗半天都没有人想起康熙,哪怕是康熙放在内务府的眼线都没有想起来,还是让康熙自己闻声而来。

要不这么说,康熙的眼线遍布后宫。

康熙有备而来:“你们制造成功了?”

工匠们刷刷的跪下请安,他们后知后觉意识到了自己忘记去通知康熙。康熙令工匠们起身,几人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要从哪里跟康熙汇报。

最后还是那个最先提出西洋镜的机灵工匠回复康熙:“皇上,吾等通过宣嫔娘娘的指令已经制造成功。”说着那个工匠递上了手中的镜子跟玻璃。

“这又是何?”玻璃康熙知道,希吉尔禀告说要制作的东西,但是另一物,竟能清楚地照射出人脸,康熙看着不似铜镜中模糊泛黄的理脸,要不是他曾经令画师画过自己,可能还不知道自己就长这般模样。

还是那名工匠回答:“皇上,此物根据宣嫔娘娘的描述称为镜子,乃是玻璃后加一涂层后制作而成。”紧接着那名工匠又补充了一句:“与西洋镜有过之而无不足。”

西洋镜,康熙周刊发现,只要将它加个繁杂的框架,那便与西洋镜相同。

康熙:“造价几何?”

工匠:“此物乃是一堆砂石磨碎制造而成,因此造价极其低廉。具体的造价,臣等不知,应询问内务部专管此事之人。”

造价低廉,哈哈,康熙怒极而笑,知道这点就行,虽然不知道内务府玻璃镜子的造价,但是康熙可是知道京城中玻璃和镜子的造价,整个京城,无一人敢在家中全部换上玻璃。

哪怕是宫中,都只是选择性的在一些地方换上玻璃,盖因价格昂贵。

外邦就是如此糊弄朕,康熙也买了不少,来自西洋的玻璃跟镜子。他甚至一瞬间有的念头,把那些西洋人全部驱赶出境。稍想觉得不妥后才取消。

工匠们看着康熙生气的模样,胆战心惊的问道:“皇上可是有所不解?”

愤怒不应该发泄在工匠的身上,康熙回:“无事,朕大大有赏。”

工匠再一次跪在了地上:“臣等不敢,此事最大功劳归于宣嫔娘娘身上,陈等只是做了些微末小事。”

“宣嫔?”康熙原本以为工匠说功劳是宣嫔的,只是谦词,没想到再谈奖赏后,工匠说最大的功劳是宣嫔,应当是无假,然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尔等,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朕同样有奖。”

工匠齐齐拜身:“谢过皇上。”

至于宣嫔,康熙询问:“升你的位分可以吗?”

位分这种东西,希吉尔并不在乎:“皇上可以给予臣妾自由进出宫的权利吗?”

有一句话说,当你想开窗时,别人只会劝阻你,但是假若你要把屋顶掀破,别人就会让你开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