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女生耽美 > 开局给秦皇汉武盘点历史典籍 > 精神了 历史的重合又一次上演了。……

精神了 历史的重合又一次上演了。……(1 / 2)

精神了历史的重合又一次上演了。……

【包括朱元璋几次党狱,除了导致无将领可守边疆外,也间接导致了朱元璋死后靖难之役中朝廷无可派之将。】

【还有我们先前提到过的分封藩王,也导致了朱元璋死后出现“遗留问题”。】

朱元璋:“”

合着那什么“靖难之役”,也有他导致的问题,而且还不少?!

诸如刘彻等也不禁有些明悟——他们现在所做的一些决定,或者是什么政策等,很可能会在后续发展中产生其他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他们无法预料到的,或者说,是很难顾及全面......

所以唯一能做的,就是提前多汲取经验。

什么决定和政策会有什么影响,“前人”走过的道路,多多少少都会有所参照和警示。

【凡是都有两面性,大概朱元璋也没预料到,都是手握重权,但功臣是砍得差不多了,可是藩王还在。】

【也许是移情作用,又或许是出于其他心态和考虑,朱标病逝后,朱元璋并没有在他剩下的儿子中选择继承人,而是又选择了朱标的次子朱允炆,觉得朱允炆的表现十分孝顺而很喜欢,所以立其为了皇太孙。】

【所以朱元璋死前密命驸马梅殷,即宁国公主之夫辅佐新君,遗诏命皇太孙朱允炆继位。】

【但当一个皇帝,比他的众多叔叔们都小一辈,而叔叔们的实力都太强时,这可就不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了。而且朱允炆为皇太孙时,便已担心诸王拥兵自重、多行不法,便开始考虑削弱藩王的权力。】

【他和朱元璋曾有过这样的对话——】

【朱元璋说:“朕将抵御胡虏的大任托付给诸王,可令边境不乱,留给你安宁。”】

【可朱允炆却问:“胡虏不安定,让诸王防御,可若是诸王不安分,谁去抵御呢?”】

【对此朱元璋默然以对,随后问朱允炆的意见,朱允炆认为应该“通过德行感化、礼法约束、逐步削弱权力,最终在必要时使用武力解决问题。”可见他对于削弱他各位叔叔们的实力早有心思。】

【也因此,朱允炆在即位不久后,便开始着手削藩。】

明朝的朝堂之上,此时的气氛有些难言。

朝臣们:喔嚯,啧啧。

各位叔叔们:呵呵。

朱标:哎。

朱元璋:“”

为什么感觉尴尬的总是他?

对于在朱标病逝后,选择朱允炆这点,朱元璋倒不是很意外,只是他没想到对方一上来就要削藩......理解倒是也能理解,就是......朱元璋实在有些心情复杂——毕竟他也清楚,这削藩无疑是触动了他这些儿子们的权力以及利益。

谁会希望自己的权力以及利益遭到触犯?

而且他封了这些儿子们为王,结果到侄子这里又要被削藩,啧,这事儿整得。朱元璋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燕王朱棣可以说是朱元璋儿子之中最能打的一个了——朱棣在镇守北平期间,就曾多次率军北征蒙古,立下赫赫战功,展现了极出色的军事才能,以及较强的政治能力,逐渐成为了朱元璋诸子中的佼佼者。】

【所以朱允炆决定削藩时,兵部尚书齐泰就建议应当先削诸王中势力最大的燕王朱棣,不过太常寺卿黄子澄则认为周、齐、湘、代、岷诸王在洪武时期已有不法行为,削之有名。应当先削夺周王,周王与燕王同母,削周王相当于剪燕王的手足。】

【于是洪武三十一年,即公元1398年八月,朱元璋驾崩后的两月内,周王朱橚有罪,被废为庶人,流放云南;十一月,命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谢贵、张信掌北平都指挥使司,暗中监察燕王府中事;】

【建文元年,即公元1399年二月,下诏诸王不能节制王府的文武官吏;三月,为了防备封在北平的燕王朱棣,削弱其兵力,朱允炆令都督宋忠、徐凯、耿??率兵驻扎在北平周围的开平、临清、山海关,又将北平、永清二卫的军马调至彰德和顺德;】

【夏四月时,湘王朱柏无以自明,自焚而死,齐王朱榑、代王朱桂因罪废为庶人;】

【六月,岷王朱楩有罪,被废为庶人,流放漳州。】

【七月,燕王朱棣誓师抗命,下谕将士,打着“清君侧”旗号起兵“靖难”。史称“靖难之役”。】

此时朝堂之上,被提到名字的憋不住了。

听听!听听这都是什么?!

被废庶人,流放,暗中监察,甚至因为无以自明,自焚而死?!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别说事情真实发生,就是现在他们听着,都不由得满心愤然!

这削藩的动作如此之迅速,也着实不能怪这其中有“反抗”之人了!

——听到朱棣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起兵,他们甚至想说一句,干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