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自打脸秦国君臣:承秦制要打什么地……
【我们先前曾说过,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像韩信这样的将才,那是可遇不可求的。】
【但这样难得的将才,为什么先前一直被埋没?】
【首先说回项羽这里,韩信在项羽这里的时候,也不是没给项羽献计过,可项羽非是不听呢。】
【不听也不采纳,关于韩信究竟都给项羽献了什么计策,至今我们也无从得知,但对于项羽而言,当时他听韩信给他献的这些计策,是听不懂占比多,还是不想听占比多?】
【很大可能,是不想听占比多——】
【虽然都是将才,但这两人几乎各成领域,就是摆在一起,也显得哪哪都不沾边,因为项羽是一位以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如果说项羽是兵形势的代表人物,那韩信就是兵权谋的代表人物之一。】
【也因此,可能在项羽看来,这什么计策,搞那么多弯弯绕绕的,有必要吗?打仗直接上不就行了?】
【所以项羽就算懂,他也不想听,不想听,他也不想听得懂。】
【这注定两人无法走到一起,韩信也不可能在项羽这里得到重用。】
【——项羽可能是个神勇悍然的武将,但他绝不可能是个知人善用的“主公”。】
听到这里,别说项梁听得脸色不虞,眼前一黑,就连项羽都听得脸色难看。
总结起来就是:不爱听。
而且也不想承认天幕说的这些话是对的。
但项梁张张嘴,却又有些哑口无言。
想反驳,却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
比起这边叔侄两个的相对沉默,其他地方对于“项羽”的评价,倒是丝毫不遮着掩着。
尤其是秦国朝堂这边,群臣根据天幕说过的这些人和事,仔细分析起来,很有种不顾“当事人”死活的意味。
毕竟这些人说起来算是他们的“敌对”。
正好天幕提供这些信息,怎么能不趁着机会抓紧分析透彻。
已知项羽的确勇猛无畏,所向披靡,但这人也极其短视,耐性不足,更别说还透着刚愎自用,独断专行等性格上的缺陷了。
所以说,从某些方面来讲,这样的人也不足为惧。
但这韩信......
如今天幕还说的不多,只是给出了评语。
所以这韩信究竟强到何种地步,对他们而言,“真实感”还不太强。
只是又不得不说刘邦这边——
啧,怎么什么好事都能让这刘邦赶上?
如果是这刘邦自己有眼光,发现这韩信的才能还好。
可这完全又是靠了别人,总有种平白无故就捡了个大便宜的感觉,实在是让人扼腕难言!
不过话说回来,是这萧何发现了韩信的领兵之才,可这韩信还没领兵作战过吧?这萧何又是如何发现的,竟然还这么肯定对方领兵作战的才能?难道就不怕自己看走了眼?!还是说,这萧何的眼光当真就如此毒辣?
【再来说回萧何和刘邦这边。】
【韩信经夏侯婴举荐,到了管理粮饷的岗位后,不可避免的就和萧何产生了交集,那萧何又是如何看出了韩信的才能呢?】
【有句话是“韩信带兵,多多益善”,韩信擅长治军,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能力可不是吹的。
再来看萧何,先前跟随刘邦攻克咸阳后,萧何所做的一系列举动,已经证明了他的长远眼光和见识谋略,后期在楚汉战争时,萧何还主要负责稳固刘邦军队的后方,并负责向前线输送士兵,粮饷等,这些事情说得简单,但做起来可是一点都不容易。】
【毕竟试想一下,管理一个县容易,还是管理一个郡容易?】
【——想也知道,当然是越大越不好管。】
【而负责一个军队的后勤,也不是只管给东西那么简单,运输成本,粮食供给多少,辎重的消耗考虑等等,大大小小的事情加在一起,都是要协调和调度的,这其中的操作难度和复杂程度可想而知,但萧何却能做得很好。】
【再说领兵作战,管理百人小队,和管理百万小队,这其中的操作以及复杂程度,那可是完全不能相比的难度级别。】
【但韩信带再多的兵,就跟萧何总管军队后勤一样,不说手到擒来,却也能将这些兵如何去排兵布阵给梳理个清楚。】
【所以说,这两人在某些地方,是很有共通之处的。】
【也因此,萧何能读懂韩信,并在与韩信的交谈中,能如获至宝,认识和见识到韩信的厉害之处。】
越大越不好管的难处,没有人能比嬴政更清楚。
毕竟一个地方再大,能大得过整个秦国的疆域?
一支队伍再多人,能比得过他秦国的军队?多得过生活在他秦国统治之下的百姓?
所以对于天幕所说的这点,嬴政再清楚不过其中的操作难度和复杂之处。
并且现在,秦国正缺这样的人才。
这汉初三杰,天幕提起的萧何和韩信,听着可比那张良好招揽多了。
想到此,嬴政却不由得轻哼一声。
总之不管怎样,也不能叫那刘邦得了去。
【萧何月下追韩信,甚至都来不及向刘邦报备,足可见萧何对韩信的重视。】
【所以带着韩信回来后,萧何就对刘邦说,要想留下韩信,必然要重用韩信,不然韩信还要跑。】
【这时候刘邦哪还敢驳了他这位后勤大总管的面子,于是说,看在萧何的面子上,就让韩信做个将军吧,先用着看看。】
【结果萧何说,让韩信做个将军,韩信也不一定愿意留下来。】
【这要是放在别人那里,估计都觉得自己被忤逆了,不爱听这话,但是放在刘邦这里,不仅听张良的话,也愿意听萧何的话,再加上信得过萧何,于是就说,让韩信做大将,一点都不拐弯抹角,痛快极了,还直接就想叫韩信进来,让他来拜将。】
【这时候,萧何又把刘邦给制止了,说刘邦一向傲慢无礼,如此认命一位大将,实在是显得太过儿戏,也容易让人心生不满,对于韩信而言,这样的对待显然不会让韩信心悦诚服的,所以刘邦如果诚心想封韩信为大将,就该选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再搭设一座高坛,按照任命大将的仪式办理,那才显得尊重人。】
【刘邦又听了,还宣布择日会选人拜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