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二合一(含一章营养液加更)
收到消息的陆离也没有办法继续巡视了,骑上马立刻赶回城中。
但是令陆离不曾想到的是,自己匆匆来到司空府上,其他人相当一致的看向自己,眼神中流露出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大家:快来看,预言家在这里!
陆离:咋了,不是你们让人通知我,把我叫回来的吗?
不过好在大家看了他一眼之后,立刻就收回了眼神,在他来之前大家已经讨论过一波了,没办法,现在正是争分夺秒的时候呢。
这件事情免不了要拿到朝堂上去说的,现在就是在入宫讨论之前,先他们自己内部开个小会总结归纳一下,不至于让曹操到时候发言不周全。
在打与不打方面,大家的意见还是很一致的。
打,这种事情怎么能够不打。
凡事有利有弊,天子在侧,你能利用其大义名分,就必然要为维护这份大义名分而付出。
别的事情还能糊弄过去,像袁术这种明晃晃的造反篡立行为,却是绝对不能忽视的。
但打归打,要怎么打才是当前最重要的问题,要团结哪些人一起去打,要防备哪些人趁机作乱,最最重要的,是要如何应对袁绍呢?
谋反,这在历朝历代都是要牵连九族的重罪。
哪怕袁绍与袁术之间的不睦闹到了一个天下皆知的地步,却也无法否认他们之间的兄弟关系。
趁机发难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不论是曹操还是他麾下众人,没人自大的认为自家现在能够硬刚两袁。
事实是但凡这兄弟俩能够合作,说不定早就没有其他人什么事了。
不能拿着此事对袁绍发难,可朝廷也不能对此毫无表示。
这东西得到不容易,失去却很简单,你但凡欺软怕硬一次,以后再想挺起脊梁来需要付出的绝对是十倍百倍的代价。
陆离觉得对袁绍:“朝廷该有的态度还是应该有的,考虑到如今天下不安,陛下素来宽仁,若是袁大将军愿大义灭亲,未必不能法外开恩。”
说白了,陆离认为这一波干袁术,是可以叫上袁绍一起的。
别的事情上不好说,但是在对付袁术方面,袁绍其实还挺积极的。
反正就算对方成为不了他们的助力,也绝对不会成为袁术的助力,只要前期工作做好了,大家甚至都不用担心他会在他们与袁术交战的过程中对他们动手。
毕竟前脚你兄弟称帝了,后脚你带兵进攻陛下所在的地盘,你袁本初这是想要干什么?
而荀彧就着陆离这话,也道:“便是袁大将军困于边境之患无法出兵相援,也可资以钱粮。”
大家都是想要去薅一波袁绍的,别管能不能成,至少试一试,万一成了呢。
荀彧说起钱粮,陆离脑中突然划过了一个想法,只是与这场战事无关,所以他只暗自记下,没有立刻宣之于口。
一直对刘备表现得非常在意的陆离,此次主动提起了对方:“先前讨伐董卓之事,刘玄德及其麾下两位将军的本事,大家有目共睹,他们应求贤令前来许昌,此番岂非正是他们的用武之地。”
曹操有些惊讶的看了陆离一眼,别人可能不知道,但他是清楚对方对于刘备的态度显然带着些许防备的。
怎么现在,竟然还主动给对方找起活干了?
不过他倒是没有想过拒绝,事实上就算陆离不说,此次他也是要用他们的。
毕竟都带着对方去陛。
难道伯安正是因此,不欲让我为难,这才主动提出来吗。
其实陆离一点没有曹操想的那么贴心,他只是想到了曹操不可能对刘备弃之不用,与其看着对方在他不赞同的情况下做这事伤害两人之间的关系,倒不如自己主动一把免得狼狈。
况且刘备用在这种事情上其实也挺好的,曹操不会让对方去打那种决定胜败的关键战役的,这种在曹操率兵的情况下一般都是他自己或者他最为信任的将领来做。
而别的战斗,刘备要是败了,固然对曹操有影响,却不至于影响大局,但能让天下人看到他的无能。
至于胜了,那对曹操而言也是很好啊。
稳赚不赔的买卖,为什么不做呢。
这边迅速商量完,陆离跟着曹操以及部分接受了朝廷任命的存在又在朝堂上商量了一番。
董承在之前几番蹦跶皆没有取得任何成果不说,还被反将好几军之后,终于找回了属于他这个年纪应该有的稳重。
但有些东西作为本质是绝对不会丢的,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曹操表现的比董卓等人要好,哪怕刀兵在手,都有人喜欢将他当成可以被欺之以方的君子。
可能曹孟德本人,都没有想过自己还能被这样看待吧。
董承:“听闻司空旧日与袁本初相交,当初也是被袁本初表为东郡郡守,之前还将大将军之位拱手让与对方。”
说了一大堆曹操与袁绍确系存在的二三事,对方的刀子也终于露出来了:“如今那袁氏袁公路悖逆称帝,却不知司空要对大将军如何说?”
他似乎在问曹操要怎么对付袁绍,又好像将曹操放在下位,问他要如何对袁绍进行交代。
说完了曹操,对方也没有忘记陆离:“想当初在洛阳之时,尚书令便与那袁本初交好,后来你二人名曰联合讨董,以助天子离贼手,救万民于水火,谁料最后却变成了要另立新君。”
“今日再想,此番种种也是早有痕迹,那袁氏不臣之心,较之董贼已然无异,如今更是明传天下,不知尚书令作何感想!”
陆离都忍不住笑了:“董将军此言,当真是有趣,若离不曾记错,董将军曾为董卓女婿牛辅部曲,当年的讨董联盟说不定还与将军交过手呢,却不知将军如今思及旧日,又是如何作想?”
陆离朝着刘协的位置拱手道:“陛下,前尘旧事、公道自在人心,如今当务之急难道并非讨伐逆贼,而是要追溯旧事吗?”
这种旧事他跟曹操作为当事人说是没有说服力的,自然要刘协来“盖棺定论”一番。
今日旧事一定,来日谁也不能再拿来说嘴了哦。
如此说来,其实倒也该感谢董承今日“仗义执言”才是。
突然有权利的刘协:这种权力其实朕也没有特别想要。
刘协能够怎么办呢,他再想要亲政,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去硬翻曹操的旧账。
再说了,董承在关于曹操这些旧账上的说法,其实还挺站不住脚的。
表达了一番如今在座的都是我大汉的忠臣良将,大家要团结共创美好大汉的发言后,刘协好不容易得到的麦克风就这样被转移走了。
迅速将自己的谋士团队已经商量好的方案拿出来,并跟朝中众臣“谈拢”后,在提及去与袁绍进行交涉的人选时,曹操看向了董承。
虽然绝对不会选择对方去给自己坏事,但这一点也不妨碍曹操通过这个来展现对他的厌恶态度。
感觉自己好像陷入了某种意义上的新一轮“戚宦之争”的众臣,不可能让如今的外戚势力领头人这般潦草下场。
最后,出使任务落到了那位千夫长手中,如今对方的职位再一次变了,他成为了司空府的堟官,有点武职转文职的意思。
没办法,对方在这方面实在是表现优异。
所有人都觉得他很可以,唯独李伍自己没有那么自信。
他与张绣的步兵校尉同是农户出身,只不过他生长在边地,他家就是毁于羌胡劫掠。
他爹给他起名为伍,是因为他家邻居的儿子在从军之后当了伍长并且战后平安归来,他爹希望他也能有这样的出息与运气。
后来他也确实有了,现在更是远超他爹的期待。
曹操还给他起了字,对方说“伍”有数字、军队编制以及同伙的意思,所以给他起字为“友然”,祝愿他能与人为友,结好无阻。
见识过忘恩负义的人,李伍显然并不准备让自己也成为这样的人。
他是真心想要报答当初给了他机会的陆离,如今重用他的曹操,然而实在是实力不允许啊。
这次的任务是有危险性在的,什么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事情,听听也就算了。
他不怕自己因此而死,他怕的是自己的死亡耽误影响了曹操计划。
陆离看着来找自己询问的李伍,他其实也没想到当初的随意一指,会造就这样的结果。
李伍,一个他过去从来不曾听说过的名字,这个过去指的是陆离的前世。
不管是正史、野史、演义还是洗脑包,陆离从未看到过这个名字。
同样不曾见过的其实还有很多,如跟随张角的石锤,如乐安郡的曹田、侯则,青史留名哪怕在热门到不能再热门的东汉末年,也并非是人人都能够达成的成就。
但相比较起来,李伍对陆离而言总是有几分不同在的。
类比一下的话,这算是自己无意中捧出来的“小明星”。
对方问了,陆离也不藏私:“袁本初此人与人相交,注重家世名声,行事在某些时候会为名声所牵,决断之时常有犹豫之态。”
“你若是只想要求活,尽可告知他自己的出身,陈述情况后,多以沉默相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