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台八丈唱西风,半面旌旗半面空。
铜锣敲破黄粱梦,方知富贵纸糊笼。
一、空台计:无中生有的威慑
元杂剧《看钱奴》里的贾仁,寒冬腊月蜷缩破庙,偏要声称“宅院百间待客来”。这出“空台计”的精妙,恰似荒野中搭起十丈戏台——台柱歪斜幕布破,却敢贴出“满座谢赏”的告示。面子工程的精髓在此显露:越是内里虚空,越需声势骇人。
贾仁拾得横财后,第一件事不是修屋,而是雇人夜夜在宅基处敲打。叮当声传遍乡里,百姓皆道“贾员外大兴土木”。这招“虚张声势术”,暗合《三十六计》中“无中生有”的要义。正如晚清某破落旗人,每日雇乞丐穿绸缎在门前晃荡,谎称“包衣奴才”,竟骗得钱庄放贷。面子工程的吊诡在于:声音比实体更具迷惑性,空戏台的锣鼓能震住真看客。
生存法则:学那诸葛亮抚琴空城,弦上要绷七分力。虚张时切记“三虚七实”,如徽商摆阔,库房虽空,门口漕船不可断货。
二、戏服经济学:披风当铠甲的智慧
贾仁赴宴穿件缀满补丁的锦袍,却说是“苏绣百衲衣,千金难求”。这“戏服经济学”的奥义,在面子工程中化作一道铁律:服饰不是遮体布,而是心理战的盔甲。明代某知县审案,必着前任官服——尺寸不合,袖口拖地,只为显“传承有序”的威仪。
《看钱奴》的高潮处,贾仁买烧鸭只摸油手,回家舔指充荤腥。这般荒诞,恰似苏州某盐商待客:厅堂挂满名家字画,细看皆是门客临摹。面子工程的高手深谙此道:三分实料七分演,戏服要华贵得恰到好处。正如京剧里的穷生,纵然衣缀补丁,必用金线镶边,破的是衣裳,不破的是架势。